春节饮食健康攻略:避开六大误区,享受美食不伤身
春节饮食健康攻略:避开六大误区,享受美食不伤身
“每逢佳节胖三斤”,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了许多人春节期间的真实写照。随着春节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美食,亲朋好友聚餐不断,很容易陷入饮食误区,导致体重增加、消化不良等问题。那么,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春节饮食健康攻略吧!
警惕!这些饮食误区你踩了吗?
误区一:餐前饮酒喝甜饮
很多家庭习惯在聚餐开始时先来一杯酒,或者喝些果汁、碳酸饮料。然而,空腹饮酒不仅容易醉,还会伤害胃黏膜;碳酸饮料则营养价值极低,还会影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建议开席时先不要畅饮,等进食一半时再喝。可以选择纯果汁、菜汁、鲜豆浆等,纯酸奶对饮酒者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误区二:凉菜全是鱼和肉
凉菜作为开胃菜,如果全是荤菜,会失去调剂营养平衡的作用。建议以生拌蔬菜、蘸酱蔬菜,加上菌藻食品、根茎类食品和水果沙拉等素菜为主,配上一两个油脂少的鱼类和豆制品即可。
误区三:满桌佳肴无主食
很多人在宴席上只吃菜、不吃饭,这种做法并不健康。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仅影响消化,还会造成蛋白质浪费。建议将一部分胃口留给主食,可以选择杂粮饭、杂豆粥、薯类等,既能减少蛋白质的浪费,还能减轻油腻食物对肠胃的负担。
误区四:烹调油重味道浓
不管南方还是北方,很多人喜欢味道浓重的菜肴,认为这样才能吃得过瘾。其实,浓味的烹调方式往往会遮盖食物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建议适当点一些调味较为清爽的菜肴,严格控制烹调油的食用量,少吃油炸或油煎食物。
误区五:海鲜肉类不嫌多
南方家庭特别喜欢河鲜、海鲜类产品,北方家庭则偏爱鸡、鸭、鱼、肉。虽然这些食物营养丰富,但摄入过多会增加身体负担,还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建议控制水产品和肉类的摄入量,每人总量最好不超过250克。
误区六:蔬菜菌藻不上席
节日餐餐离不了鱼肉荤腥,容易导致疲劳倦怠、胃肠胀气。适量摄入一些菌类、时令蔬菜、保健坚果,以及藻类等具有健康价值的蔬菜,能使你的膳食结构保持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健康饮食这样做!
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春节的餐桌,少不了鱼禽肉蛋奶等优质蛋白,但同时也不能少了主食的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其中,深色水果更是富含抗氧化成分,例如β-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等。建议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餐餐吃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天天吃水果。
规律三餐,饮食有度
春节期间,亲朋欢聚,聚餐繁多,容易引起急性胃肠道疾病。尽量做到细嚼慢咽,一日三餐,食不过量,八分饱即可。
避免零食摄入过多
饼干糖果、瓜仁烧烤等春节小零食,富含热量和油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建议一天摄入坚果的量,不超过一把,尽量选原味坚果,减少调味品中钠的摄入量。
尽量少饮酒、不饮酒
饮酒过量会对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危害身体健康。每日酒精摄入量应小于15g,大约相当于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50ml白酒、30ml高度白酒的量。
特殊人群需注意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除了按时服药,还需要注意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品的摄入;痛风患者,建议严格控制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虾蟹生蚝等甲壳类食物。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消化道功能相对弱,摄入的食物,在保证营养素均衡的同时,最好以软烂、清淡、易消化的为主。
实用小技巧,健康不减分!
“三减”理念要牢记
减盐、减油、减糖是健康饮食的重要原则。合理控制盐、油、糖的摄入量,能够有效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比如沙糖桔虽然口感鲜美,但含糖量较高,每天食用量应控制在3-5个左右,并且可以与富含膳食纤维的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搭配食用,这样既能满足口感需求,又能保证营养均衡。
健康零食巧选择
过年零嘴推荐优先选择原味坚果,如原味腰果、杏仁、巴旦木等,这些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对身体有益,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导致热量超标。糖果则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品种,如木糖醇口香糖、无糖巧克力等,既能满足节日里的甜食需求,又能减少糖分的摄入。
分餐制,更健康
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同时,分餐制还能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减少浪费。
结语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也是享受美食的时光。但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在春节期间,既享受到美食的乐趣,又能保持健康的身体。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