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行,专家建议多元化理财
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行,专家建议多元化理财
近期,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引发广泛关注。截至2025年1月6日,全市场369只货币基金产品中,已有51只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占比达13.82%。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也引发了对稳健理财方式的重新思考。
收益率为何持续下跌?
货币基金收益率的下滑,主要源于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2024年以来,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多次降息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例如,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7%降至1.5%,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降至1.7%附近,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2%。
此外,2024年11月底发布的《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进一步压低了货币基金的收益来源。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同业存款在货币基金持仓中占比约为46.6%,在现金理财持仓中占比约为34%。这一政策调整对货币基金收益率产生了显著影响。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选择
尽管收益率下滑,货币基金并未出现大规模资金流出的情况。相反,2024年以来,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11月,货币基金规模达到13.69万亿元,单月增加2221.84亿元,成为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
这一现象反映了投资者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稳健理财的需求。对于追求资金安全和流动性的投资者而言,货币基金仍具有明显优势。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货币基金收益率显著更高。目前四大行活期存款年利率仅为0.1%,而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49%。同时,货币基金支持T+0或T+1赎回,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应对策略:多元化配置是关键
面对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的现状,投资者该如何调整策略?专家建议,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合理配置资产。
转向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表现亮眼。2024年,3只债券型基金收益超过20%,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平均回报约为4.62%。债券ETF规模快速增长,从2024年初的801.52亿元增至1787.11亿元,出现5只百亿级产品。
保持稳健投资: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货币基金仍是理想选择。特别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股市波动较大的背景下,货币基金的低风险、高流动性特点更显重要。
多元化配置:建议投资者在“不可能三角”(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中做出合理选择。可以考虑配置部分红利资产,如金融机构开门红期间推出的高分红产品,以提升整体收益水平。
关注政策动向: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将直接影响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未来展望:低利率环境下的理财新思路
展望未来,低利率环境可能成为新常态。投资者需要调整收益预期,建立合理的理财观念。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单一的投资策略可能难以满足收益需求,多元化资产配置将成为主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但其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地位难以替代。对于日常资金管理而言,货币基金仍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债券市场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仍具投资机会,中高等级信用债具备配置价值。
总之,货币基金收益率的下滑正在改变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方式。在低利率环境下,合理配置资产、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才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