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温天气作业防护指南:中暑预防、识别与急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0: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温天气作业防护指南:中暑预防、识别与急救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逐渐增多,如何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温作业的定义、中暑的症状、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安全度过炎夏。


防暑降温
预防职业性中暑
-summer-

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天也向我们揭开了它的面纱。如何保证炎炎夏日中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下面有几个小贴士送给大家,帮助大家防暑降温、安度炎夏。


[ 1 ]
什么是高温作业
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 2 ]
什么是中暑及中暑的症状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水和电解质过多丢失、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二、中暑的症状
中暑根据轻重程度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一)先兆中暑
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多汗、口渴、乏力、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二)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加重,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全身疲乏、心悸、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偏低、动作不协调等,体温升高至38.5℃左右。

(三)重度中暑
按递增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1.热痉挛是伴有疼痛的突发肌痉挛,最常影响小腿、手臂、腹部肌肉和背部。

2.热衰竭是由运动产热、出汗,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可能突然出现,包括:恶心、头晕、头痛、肌肉痉挛、感觉无力、疲劳和大量出汗。热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病情得不到控制,可迅速发展为热射病,危及生命。

3.热射病包括热衰竭的所有症状体征再加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昏厥、精神错乱或四肢抽搐。



[ 3 ]
中暑如何急救
(一)一般措施
应在第一时间将患者脱离当下高温、高湿的环境,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需适当去除多余衣物,通过按摩肌肉、皮肤的方式,促进散热,或是使用湿毛巾擦拭全身,加快水分的蒸发。此时还要补充水盐,适量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当患者入院后,可以使用冰帽、冰毯、冰袋等冷疗法降低体温,并且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需吸氧或气管插管。

(二)药物治疗
如果上述降温措施无效,则需配合医生采取体内降温措施,例如使用4℃生理盐水灌肠,或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

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下,中暑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职业性中暑属于国家法定职业病范围,发生职业性中暑需要首先进行工伤认定;治疗病情稳定后,如果遗留有影响劳动能力的后遗症,应当再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参见GBZ 41-2019《职业性中暑的诊断》。


[ 4 ]
预防中暑应该怎么做
单位企业:
(一)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各项规定,明确本单位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制定防暑降温责任制,将防暑降温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劳动者。

(二)广泛开展防暑降温宣传教育,让每一位劳动者了解高温危害、后果及防护方法。对高温作业岗位劳动者,要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开展防暑降温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改善作业条件,特别是要在相对固定的高温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药品。

(四)合理安排和调整作业时间。要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结合作业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调整劳动者高温天气工作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的,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40℃以下的,应按规定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适当增加高温作业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严禁延长高温作业时间和违规加班加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

(五)组织高温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六)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七)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个人预防:
(一)避免高温环境:高温环境是中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在气温高的时候,应尽量待在室内或者阴凉的地方,避免在太阳底下暴晒。

(二)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中暑是因为身体失去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是防止中暑的重要措施。在高温环境下,每天应该至少饮用2升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此外,要避免过量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等刺激性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会加速身体失水。

(三)补充电解质: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失去盐分和矿物质,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因此,中暑预防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补充电解质。可以通过食用含钾、镁等元素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等来补充电解质。此外,运动饮料也是补充电解质的好选择。

(四)注意穿着:在高温环境下,穿着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重要措施。要避免穿着厚重的衣服或者黑色的服装,因为这些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增加中暑的风险。相反,应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利于身体散热。

(五)定时休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力消耗比平时要大,容易疲劳。因此,定时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工作或者运动的过程中,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休息,喝水,缓解身体的压力。

(六)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即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 4 ]
气象科普·一图读懂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气象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