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科学增高法才是正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5: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科学增高法才是正道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高发育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从过去认为男孩子长到170cm、女孩长到160cm就可以,到现在追求男孩子要180cm、女孩子165cm的身高标准。想让孩子长高,别躺平不管!盲目增高也不可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分享如何科学为孩子制定适合的身高管理计划,以有效促进身高增长。

01

科学增高的六大方法

1. 做好骨龄监测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CA)和生物年龄(骨龄,BA)。拍摄左手腕部的 X 光片,观察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面积大小,判断骨骼实际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 骨龄正常:BA-CA 在 -1~+1 岁之间
  • 骨龄提前:BA-CA≥1 岁
  • 骨龄落后:BA-CA≤1 岁

骨龄评估的临床意义:

  1. 较准确地反映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
  2. 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
  3. 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 ;
  4. 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5. 骨龄提前:性早熟、卵巢颗粒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甲亢、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
  6. 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Turner 综合征、甲减、软骨发育不全等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
  7. 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

建议:6 岁以上儿童每年做1次骨龄检查,骨龄超前儿童或者青春期儿童每半年做 1 次骨龄复查。

2. 做好身高体重记录

每3个月给孩子测量身高,每次测量后,在孩子身高的刻度上画上横线,做好记录;身高测量的四同:同一时间、同一测量人、同一测量工具、同一站姿。

3. 做好饮食管理

  • 阻碍长高的常见物
  • 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营养素
  • 促进生长发育及骨骼合成的营养素

均衡补充营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长高,每天牛奶 250~500ml,鸡蛋1~2个,平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丰富的豆类、鱼虾、肉类,保证蛋白质1.5~2g/(kg.d),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瓜果类。

4. 做好科学促长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的孩子比不运动的孩子至少高2~3cm。目前认为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包括:弹跳运动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四肢),伸展运动如单杠、仰卧起坐、体操等(有助于骨骼伸展)以及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和游泳等(有助于骨骼伸展和延长)。

跑跳为主的运动方案,综合有氧和拉伸活动的运动形式和中等强度的训练过程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儿童骨骼的刺激和肌肉锻炼效果,如下图的运动组合形式 :

跳绳正确的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踝稍错开。距离上臂贴紧身体、小臂自然下垂、掌心相对而向下,手腕发力摇绳,切记不可用脚后跟或全脚掌着地。

间歇性跳跃项目:跳绳、蹲跳起、单脚交换向前跳、跳台阶、纵跳摸高;

有氧走跑项目:高抬腿跑、跑楼梯、大步走、慢跑、跳绳跑 ;

伸展性练习项目:提腿练习、直腿练习、仰卧屈体、拉腰背、体前屈。

科学运动小建议

  1. 晨起慢跑 5~7 分钟,做柔韧性和放松练习20 分钟,包括劈腿前后弯腰、摇动抖动身体等 ;
  2. 单杠悬垂(每次 20~30 秒), 无负荷悬垂/ 有负荷 ;正向手握悬垂 ;
  3. 挑起摸高,双脚挑起、单脚跳起轮流做,每次尽力 ;
  4. 登2030米高小坡或楼梯,上时放松,下时加足速度,重复 24 次 ;
  5. 请两人协助,一人握住双手,另一人抓住双脚,同时向相反方向轻轻牵拉身体,每次20 秒 ;
  6. 游泳,打篮球,打排球,可轮流进行。

合适的运动量很重要,需要专家的指导

无运动基础者进行轻微运动和极量负荷运动时血浆GH水平均不升高,而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GH水平从8.1ug/L-l 升至 12.6ug/L-lo中等强度运动持续数十分钟后GH水平开始上升,1小时左右达峰值而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水平。

运动是促进儿童身高的助力剂,但盲目运动,不仅难以促进长高,反而可能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损伤。因此,运动也需要先进行科学的运动能力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选择更适合孩子的运动方式,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长高。

5. 做好睡眠管理

怎么睡,生长激素才能最大释放?您的孩子究竟需要睡多久?请看这里下方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睡眠时长标准

专家建议:“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主要在晚上分泌,分泌得越多,就越助于长高。要孩子长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不要超过晚 9: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

6. 哪些原因可能会导致矮小?

类变量因素,对遗传身高、骨龄身高、趋势身高、影响身高其他变量因素如遗传基因等,展开多点、多次评估。采用本地正常人数据库,更适用于预测本地儿童身高。

想要孩子长得更高,还要控制体重哦!孩子多胖算胖?你家孩子有肥胖风险吗?会影响长高吗?请关注上海星晨儿童医院公众号《儿童身高管理专题系列》科普,下期为您分享哦~

《儿童身高管理专题系列》已更新目录:
儿童身高管理专题(一):你家孩子未来大约能长多高?一个公式教你算出来!
儿童身高管理专题(二):你家孩子想长多高?给身高定个目标,很有必要!
儿童身高管理专题(三):邹市明冉莹颖给11岁儿子注射生长激素,引热议!儿科专家深度解析身高增长之谜!
(戳链接可进入阅读链接)

上海星晨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专科4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专家领衔,开展的诊疗服务包括:生长发育筛查评估、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糖尿病、性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低血糖、遗传综合征、遗传代谢病等相关疾病的诊疗。

特色服务
早熟矮小筛查:根据患儿生长速度、发育程度、遗传潜能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性完善早熟或矮小相关检查,进行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指导,酌情转介专家门诊行干预治疗。
激发试验:根据病情需要可一站式完善生长激素激发、性激素激发、糖耐量试验等全套评估,后续用药药物剂型丰富,如长效、短效生长激素,一月、三月剂型抑制剂,提供打针教学、注意事项指导、后续复诊追踪等全病程个案管理服务。

内分泌科出诊专家

服务优势
生长发育门诊定期评估咨询,给予家长科学育儿指导。
早熟

02

“增高针”:不是想打就能打

“增高针”如果使用得当,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身高,效果好的可以每年长高8到12厘米。那究竟哪些人群可以使用?会不会有副作用?不符合条件的人群,如果打了“增高针”,又会有什么后果?

医生介绍,考虑使用“增高针”,首先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是骨骺线没有闭合。男生16岁,女生14岁骨骺线就基本闭合了,在骨骺线闭合或接近闭合的情况下使用“增高针”,不仅起不到促生长作用,还可能会引起骨骼变粗变大。每个人骨骺线闭合时间不同,需要通过医生检查判断。

第二是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且每年增长少于5厘米。

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和岚建议,家长可以用绘制身高曲线的方式监测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每1至3个月测量一次。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速率是正常的,身高也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第十百分位以上,就不用太过焦虑。

如果孩子骨骺线还没有接近闭合,且身高在同龄同性别儿童中属于第十百分位以下,就需要继续检查,看是否符合打“增高针”的适应证。

患者经过系统检查,属于适应证范围,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替代疗法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也有一些人群,虽然身材矮小,却不能使用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否则后果严重。

医生介绍,如果患有一些遗传综合征,比如布鲁姆综合征等,其本身有产生肿瘤的风险,是不能使用“增高针”的,可能会加速肿瘤的生长。有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增高针”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也是不能使用的。

家长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盲目乐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5.7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63.5厘米。一个人的身高70%取决于遗传,30%取决于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指运动、营养、睡眠等。专家提醒,家长应该合理预期孩子的身高,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虽然家长不用过于焦虑孩子的身高问题,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医生介绍,有部分家长存在一个误区,总是用自己当年的发育年龄来判断孩子的发育年龄。即使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家长还盲目乐观,以为还没到发育期。专家提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发育期普遍提前,女孩8岁,男孩10岁就开始进入发育期。此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定期测量。对于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于5斤的儿童、生产过程中出现窒息等情况的儿童,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检查,以免错过孩子长高的机会。

03

科学管理,理性对待

专家提醒,揠苗助长和盲目乐观都不可取。虽然家长不用过于焦虑孩子的身高问题,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医生介绍,有部分家长存在一个误区,总是用自己当年的发育年龄来判断孩子的发育年龄。即使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家长还盲目乐观,以为还没到发育期。专家提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发育期普遍提前,女孩8岁,男孩10岁就开始进入发育期。此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定期测量。对于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于5斤的儿童、生产过程中出现窒息等情况的儿童,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检查,以免错过孩子长高的机会。

一个人的身高70%取决于遗传,30%取决于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指运动、营养、睡眠等。专家提醒,家长应该合理预期孩子的身高,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与其“身高焦虑”,不如做好科学的管理监测,让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