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新发现:园林式藏书楼布局完整呈现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新发现:园林式藏书楼布局完整呈现
近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圆明园文源阁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此次发掘不仅揭示了文源阁的详细布局,还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黑釉琉璃瓦、陶质建筑构件等。这些发现让我们得以一窥清朝皇家园林设计的精妙之处,尤其是文源阁作为皇家藏书楼的独特构造和设计理念。通过这次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和技术成就。
考古新发现
2024年8月至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对圆明园文源阁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此次发掘历时数月,取得了重要收获。
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东北部,是一处坐北朝南的独立院落。考古人员发掘出宫门、碑亭、月台、趣亭、北门、道路、水道等建筑遗迹,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琉璃瓦等。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文源阁的详细布局,还展示了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建造理念,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独特的设计理念
防火防洪的科学设计
作为皇家藏书楼,防火是文源阁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考古发现证实,文源阁面阔六间,顶部覆盖黑色琉璃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色代表水,象征着对火灾的防范。此外,院内还设有两处水池,既可供观赏,又可作为消防用水。水池均位于文源阁大殿的阳面,体现了科学实用的设计理念。
在防洪方面,文源阁的设计同样周全。院内设置有多条石砌水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南墙下设有沟门,院内地表水可顺势排入宫门前的河道。整个遗址地势呈现院内高、院外低的特点,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园林式的造园理念
尽管文源阁是一座严肃的藏书楼,但其设计充分融入了园林元素,展现出自然情趣。院内设计有池、水、假山等自然景观,以及亭、台、楼阁等多种建筑形式。内部道路及水池驳岸全部用天然石材砌筑,不追求规整对称,呈现出自然随意的园林意境。
在点景的运用上,文源阁前方的水池中塑造了“玲峰”一景,具有漏、透、奇、秀的效果。在文源阁后方与北小门之间,还发现了一处圆形基础,推测可能是一座小型假山。这些点景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起到了遮挡视线的作用,避免进门后直接看到文源阁大殿内部。
此外,文源阁周边围墙全部用虎皮石砌筑,形成斑驳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园林类建筑普遍使用的墙垣建筑材料。
精湛的营造工艺
文源阁遗址体现了古人科学、严谨的营造工艺。碑亭基础的做法为先平整土地,开挖基槽,之后在基槽内打柏木钉,柏木钉之上铺垫石板,石板之上砌筑台基。台基外围用城砖砌筑一周条形基础,基础外侧用石块包砌,内部用三合土层层夯筑。三合土正中石碑所在位置再砌以石板,以起到稳定加固碑身的作用。“玲峰”基础同样需要承接山石的重量,故其亦用石板铺筑。
整个院落内的排水系统为事先统一设计。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5条石砌水道,均为暗道,叠压于围墙之下,并横穿围墙,其中南侧的3条水道还叠压于宫门后的假山之下。由此可见,文源阁所在院落有一套整体的设计蓝图。此外,还在宫门东侧的南围墙上发现一处沟门,是用于地表排水的设施,院落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沟门集中排泄到院落之外,再顺地势流入宫门外面的河道中。
建筑本身结构的处理上也十分讲究。根据建筑体量不同,地基有大开挖式“满堂红”基础和独立条形基槽式基础,文源阁碑亭即为“满堂红”基础。我国古代建筑起承重作用的主要为柱子,故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因此古人在建造房屋时,一般仅对柱子部位进行特殊加固处理。文源阁遗址的考古发现生动反映了这一特点。以宫门为例,台基上柱础的基础,即磉墩部位均用青砖层层错缝砌筑,而墙体基础则用乱石块砌筑。文源阁大殿在立柱位置同样遗留了连体磉墩坑,坑壁上残留有明显的砌砖痕迹。表现在对大型建筑四周“锁边”处理上,如文源阁前面的临水月台。月台外侧露明部分为石条,石条内侧为背后砖,再往内为月台三合土基础;如文源阁东侧的碑亭,其台基四周的砖砌条形基础,除了承接柱子的重量外,其实也起到了“锁边”加固的作用。
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文源阁建成于乾隆年间,面阔六间,阁高两层,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大型藏书楼,著名的《四库全书》即有一部收藏于此。《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它的编撰是当时的一项国家文化工程。《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分藏于“北四阁”“南三阁”中,圆明园文源阁即是“北四阁”之一。作为一处大型藏书楼,文源阁曾经收藏有我国古代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时至今日,《四库全书》仍泽被世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文源阁和藏书惨遭损毁,仅部分藏书留存于世。此次考古发掘不仅揭示了文源阁的建筑布局和设计特点,更为研究清朝皇家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资料。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现代复原技术,我们仍能感受到它曾经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未来展望
目前,文源阁遗址的环境整治工作正在推进中。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研学基地,让孩子们通过参观游览、模拟考古、手工制作等方式,深入了解皇家园林的历史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源阁遗址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