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亿元村,联合村的蔬菜产业创新之路
从贫困村到亿元村,联合村的蔬菜产业创新之路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联合村,一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如今却凭借其独特的蔬菜产业,成功登上“2023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榜单。这个被誉为“四川最美古村落”的地方,不仅保留着百年民居的风貌,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烂坝蔬菜”: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
联合村的蔬菜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村民们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开始尝试种植蔬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联合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菜篮子”,种植面积达6000亩,涵盖30多个品种,年收入超过20万元。
联合村的蔬菜为何如此受欢迎?答案在于其独特的品质。这里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全年无霜,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上绿色种植方式,使得产出的蔬菜品质上乘。正如村民所说:“我们这里的蔬菜,不愁卖!”
创新驱动:从“卖蔬菜”到“卖创意”
在联合村,蔬菜不仅是农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村里创新性地建立了“蔬菜创富实验室”,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蔬菜品质,开发新品种。同时,还打造了“三味‘蔬’屋”,将蔬菜与艺术、文创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特色产品。
“三味‘蔬’屋”更是别具一格。这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农产品展示中心,更是一个集观光、体验、销售于一体的创意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蔬菜盆栽,参与蔬菜主题的手工活动,甚至还能品尝到用新鲜蔬菜制作的特色冰激凌。
产业融合: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
联合村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蔬菜产业本身,更在于其独特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村里引入了文创、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艺术大菜场”。
“几瓦”图书馆内藏书丰富,还提供文创香包和植物标本制作等互动活动;味道博物馆则让游客亲身体验蔬果的独特风味。绿色环保餐厅、乡村咖啡馆和喜事水铺等场所,为游客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理想环境。
金融支持:从“贷款难”到“信用村”
在联合村的蜕变过程中,金融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攀枝花市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邮储银行在全市建设了214个信用村,采集信用户达10568户,授信金额达到3.5亿元。联合村正是其中之一。
邮储银行在村里设立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实行客户经理驻村服务制度,通过集中宣传、走家入户宣传等方式,逐步辐射周边村社。这种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为联合村的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比与启示: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与攀枝花市其他蔬菜种植村相比,联合村的特色在于其创新性和融合性。同样是种植蔬菜,联合村却能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将蔬菜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这种从“卖蔬菜”到“卖创意”的转变,正是其成功的关键。
如今的联合村,不仅是一个蔬菜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从市级贫困村到致富典范,联合村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创新。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