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胸痛与心血管健康
专家解读:胸痛与心血管健康
胸痛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肺部问题、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问题等。其中,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是最危险的原因之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姜冠潮教授指出,胸痛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胸壁、胸膜、肺、食管、纵隔、心脏及大血管等多个部位。不同病因引起的胸痛在症状表现、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上均有所差异。因此,对于胸痛患者而言,及时识别并准确判断病因至关重要。
胸痛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一大死亡原因,估计每年夺走1790万人的生命。五分之四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是由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其中三分之一的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的人群中。
心脏病和中风的最重要行为危险因素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身体活动、使用烟草和有害使用酒精。在环境风险因素中,空气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行为危险因素造成的影响在个体中可能表现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升高,以及超重和肥胖。这些“间接危险因素”可在初级保健机构得到衡量,一旦出现这些危险因素,即表明心脏病发作、中风、心衰和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有所上升。
经证明,停止使用烟草、减少膳食中的盐含量、食用较多水果蔬菜、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有害使用酒精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一些卫生政策可营造有利环境,使人们能够在可负担的情况下做出有益健康的选择,并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污染。这些政策对鼓励人们采用和保持健康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胸痛的常见原因
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感,并伴有出汗、气短等症状。
肺部问题:肺炎、气胸、胸膜炎等可能导致与呼吸相关的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
消化系统问题: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溃疡等可能引发进食后加重的胸痛,伴随恶心、反酸等症状。
肌肉骨骼问题: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等也可能导致胸痛。
其他原因:还包括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胸痛的诊断和治疗
姜冠潮教授强调,胸痛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例如,对于怀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对于胸膜炎,需要进行胸片、胸水化验等检查;对于肋软骨炎,可以通过X光片检查来确诊。
治疗方面,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例如,心脏疾病可能需要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肺部疾病需要进行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消化系统问题可能需要调整饮食习惯或使用抗酸药物;肌肉骨骼问题可以通过休息、热敷或冷敷来缓解。
预防和应对胸痛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紧急情况处理:如果出现严重胸痛,尤其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或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在等待急救期间,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姜冠潮教授提醒,胸痛是身体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不容忽视。及时就医并进行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同时,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导致胸痛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