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冰瀑让太原古村焕发新活力
人工冰瀑让太原古村焕发新活力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以古堡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村庄往往会面临游客减少的困境。然而,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的店头村,却通过打造人工冰瀑景观,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村民们找到了新的营生之道。
在山西省太原市店头村村民郭春喜的儿时记忆中,家门前的小河每到冬天都会结冰,如同一条系在山间的洁白“玉带”。年少的他总和哥哥姐姐坐着自制的滑冰车从山上一路滑到山下,尖叫声和欢笑声回荡在山间。
而今,随着村里围绕店头古堡发展旅游,年过半百的郭春喜将自家窑洞打造成了小卖部和饭店。
店头古堡坐落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战国所建的晋阳城西边大门和军事要地,后演变成村落。
走到村前,依山而建的窑洞之间暗道相通,层层阶梯相连,整个村子互通。从布局精巧、隐蔽神秘的阶梯、暗门、地道、瞭望孔得以一窥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古代军事记忆。
店头村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军事科学和农耕文化价值,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但作为以古堡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小村落,每到冬天游客都会减少。这些年,为了让淡季不淡,村里打开新思路、补齐短板,打造冬游目的地。
隆冬时节,店头古堡外的风峪河西岸和往年一样,再现气势磅礴的冰瀑景观。高10余米、绵延数百米的冰挂壮观无比,一拨又又一拨的游客来到这里赏雪滑冰找乐趣,吃饭喝茶寻美味。山壁上的冰瀑如精雕细琢的水晶帘幕,又似柳树垂下的万条丝绦。在这片宁静美好的冰世界里,大人和孩子们骑着冰车、拉着雪圈,嬉戏玩闹。
其实,店头村的冰瀑并非自然景观,而是人为打造的。背后的造冰人王全锁已经在这里造冰10余年了。山顶上,一条长长的水管将山泉水引来。头缠白毛巾、身披羊皮袄的王老汉在水管上用电钻打眼,调整喷水的方向,泉水不断喷涌到树上、草上、悬崖峭壁上,接下来只用等待大自然的造化神工,将水冰封倒挂。
“能在家门口为游客打造一个冰的世界,觉得可开心了。”王全锁言语间充满了对村子的热爱和自豪。入冬以来,他每天从早到晚守在冰瀑旁,提醒游客小心滑倒,闲时还会打开直播,用夹杂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向网友宣传店头村。
除了王老汉的辛苦付出,店头村打造冰瀑更得益于生态的恢复。近年来,随着太原市持续开展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太原西山一带的水位不断上升,泉水陆续复流,店头村依托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连续10余年打造了冬日里的别样风景。
“村里每年从11月开始造冰,元旦期间就有了规模,冰瀑景观可以持续到元宵节。近日来店头古堡成为太原“网红”打卡地,每天接待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数百人。”同样在这里守了10余年的店头古堡景区办公室主任贾和平介绍。
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村民们看到了商机,将闲置房舍出租改造,饭店民宿茶馆陆续开起。店头农家乐、店头古堡客栈主打窑洞体验。郭春喜和妻子自己当厨师,制作蒸碗、红面剔尖、馏米、羊肉片汤等本地特色饭菜,突显农家风味;望山舍、林溪小院装饰布置则突显清幽格调;自在李舍茶馆,是村里一对小夫妻将公婆住过的红砖房改造成的半开放式草房,前来围炉煮茶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春节期间,太原市晋源区串联起店头村与邻近的多座景区,将一同开展非遗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深入感受当地年俗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店头村依托“冷资源”,推出“赏冰滑冰找回儿时记忆”系列项目。游客不光可以赏冰瀑布、滑冰车,还能观看冰上舞龙、星火流星等民俗表演。郭春喜感慨:“我们不仅找到了新营生,还增加了收入,小时候的热闹场景也回来了。”
“沧桑的历史、自然的造化为这座古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带动了民俗表演、影视拍摄、住宿、餐饮等行业,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大家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贾和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