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华DNA比对再遇挫折,AI修复技术助17个家庭团圆
杜小华DNA比对再遇挫折,AI修复技术助17个家庭团圆
2024年12月6日晚上11时左右,电影《亲爱的》原型之一杜小华发布视频称:“DNA检测结果排除是小米奇,感谢大家的陪伴和关心,再继续下一段征程,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这段话让无数关注他的人既感到遗憾,又充满敬意。这已经是杜小华第二次经历DNA比对失败,但他的坚持和乐观,让人看到了一个父亲最深沉的爱。
2011年3月6日,杜小华一家在内蒙古包头务工生活期间,年仅6岁的杜后琪在包头市青山区一机厂后顶独龙贵村失踪。杜后琪失踪时头发偏黄,身高1.18米,鼻梁上有一道不明显的疤痕。此后,杜小华在全国各地辗转寻找儿子小米奇。
科技插上寻亲的翅膀
在寻亲路上,科技正成为最有力的助手。华中科技大学的AI宝贝团队,通过AI图像修复技术,已经帮助1000多名失踪儿童的照片得到修复,成功助力17个家庭团圆。
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盛建中在观看电视时发现,寻亲节目中的照片模糊不清,为找到失踪儿童增加了难度。而盛建中的研究方向正好是数字图像处理,这一现象激发了他的创新灵感。盛建中首先聚焦于算法的研发,着手尝试开发一套能够自动修复模糊图像的AI算法。经过团队小半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20年8月份完成了对模型的优化,最终使得经过AI模型修复过的照片能够显著提升照片的清晰度与细节还原度。
在成功研发图像修复算法之后,盛建中团队主动与公益组织取得联系,希望能够为寻亲事业贡献一份科技力量。对方将一批积压多年的模糊的寻亲照片交付给盛建中团队进行修复,经过团队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地将这批原本仅有几十KB大小的照片修复至150MB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寻亲照片的清晰度。而这样的成果也帮助盛建中团队赢得了公益组织的信任,并最终与之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定向为公益组织免费提供照片修复服务。
到目前为止,盛建中团队已经免费修复了全国1000多名失踪儿童的照片,成功助力寻回其中17名。在已成功的案例中,经修复后的照片交给公安机关及其亲属之后平均6个月就能寻回,极大地提高了寻亲的效率和成功率。不仅如此,AI宝贝团队又创新性地提出了“科技寻亲+社会寻亲”的寻亲模式,团队不仅免费为寻亲人修复照片,还将处理后的照片交给公安机关、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等合作寻亲,这些修复后的寻亲照片以“寻亲胶带”、节目片尾等形式附着在他们的产品上,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合力,提高了寻亲的效率和成功率。
打拐专项行动的成效
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拐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绵阳市公安局“胡祥雨反拐团圆工作室”为例,自2019年以来,该工作室已累计帮助715个被拐孩子找到亲人。
2021年,绵阳市公安局为了加大打拐寻亲力度,成立了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打拐寻亲工作室,胡祥雨便是其中之一。胡祥雨团队自2019年接手打拐寻亲工作至今,已累计接受全国各地寻亲家庭求助55000余次,现场接访群众3600余人次,采集录入涉拐DNA生物样本7000余份,为715个被拐孩子找到了亲人。
每一场认亲仪式,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24年12月12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胡祥雨反拐团圆工作室”、绵阳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认亲团圆仪式上,曾文豪、“徐三娃”从千里之外赶赴四川绵阳,与亲生父母见面。30多年了,故乡早已变成他乡。虽然经过打拐民警的反复沟通,电话联系,但面对突然出现的亲生父母,他们仍然有些不知所措。
胡祥雨说,从小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一下变成了养父养母,大多数人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曾文豪尤为明显,当民警第一次联系他,问他是否知道自己身份的时候,他说大致已经猜到了。因为他此前经历过一段婚姻,离婚的时候前妻跟他讲过其身世,但当时并未在意。当民警跟他联系,沟通采血样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想到前妻曾和他提到的这件事了。
公安部门确认了曾文豪就是当年被拐卖儿童身份之后,他觉得很懵,并没有想着要立即回四川认亲,而是想慢慢“消化”一段时间。当胡祥雨将其亲生父母多年来全国各地寻找他,并给他发了一段母亲卢凤霞抚摸他小时候照片的视频之后,曾文豪当即决定回四川认亲。
他说,没想到父母为了找他,付出那么多。12日上午,卢凤霞夫妇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儿子,一家人紧紧相拥,卢凤霞忍不住失声痛哭。
38年前,卢凤霞为了生活,将刚出生不久的曾文豪送回绵阳三台,由老人帮忙照看,她则和在地质队工作的丈夫到了凉山州,在一家鞋厂上班。3个多月后,曾文豪在三台县城人民公园玩耍时失踪。
虽然当时在公安机关报了案,由于当年条件限制,公安部门多番寻找仍无结果。卢凤霞夫妇自此走上了寻子之路。
38年来,他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山东、河北、广东、贵州一路走来,睡大街、蹲桥洞。丈夫曾洪文退休之后,购买了一辆SUV,将曾文豪的信息贴在车上,继续在全国各地寻找,如今终于圆梦。
相比突然发现自己被拐儿童身份的曾文豪,“徐三娃”则是在中学时就听人说“你不是你父母亲生的”了。他一直渴望弄清楚自己是谁,但养父养母和姐姐都对他很好,他也一直不忍开口。
养母也是一个善良的人。2023年,养母明确告诉他,他是被“抱养”来的,刚进家门时,他还是一个没有满月的小宝宝。如今他已经结婚成家,成为父亲,养母认为,他有必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于是,徐三娃主动前往相关部门采血入库。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胡祥雨反拐团圆工作室”很快确定了他与四川广安林清华的母子关系。
林清华说,他是家里出生的第三个孩子,因此按照农村的习惯,出生就叫他“徐三娃”。还没来得及取名,一天,她将“三娃”背在背篓里外出,将他放在厕所外面进去上一个厕所的功夫,出来孩子就不见了,四处寻找无果。
早些年,丈夫徐登荣一直利用在全国各地打工的机会,打探徐三娃的下落。直到如今,已经卧病在家的徐登荣终于等来了徐三娃的消息,一家团圆。
媒体的力量
“果然寻亲”栏目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众多家庭实现团圆梦想。它不仅是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更是一个凝聚社会力量、传递温暖的窗口。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寻亲事业,为寻亲家庭提供线索和支持。
在寻亲路上,每一个家庭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有人依靠科技的力量,有人依靠警方的帮助,有人依靠媒体的传播,有人依靠自己的努力。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团圆的梦想而努力。
杜小华说:“虽然DNA比对失败,但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寻找,直到找到小米奇。”他的坚持,不仅是对自己孩子的承诺,更是对所有寻亲家庭的鼓舞。在科技、警方、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家庭迎来团圆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