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之“老”价值何在?用陈皮不必盲目追求高年份
陈皮之“老”价值何在?用陈皮不必盲目追求高年份
陈皮之“老”,最直观的表现在于其价钱,根源不外乎在于这三个因素:
1. 药用价值
早在南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首次提出陈皮陈久者良的说法:“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
而有关新会陈皮的本草古籍记载始见于《本经逢原》,作者是清初三大医家之一,石顽老人张璐。其言:“橘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
可见,在不发达的古代,医家们都通过实践发现:橘皮要够陈,够老,年份要够高,才有更好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它药贵新,唯此贵陈。”经过一代代医家的反复验证,确立“陈皮”之名。
而现代药学研究更是进一步证实“陈久者良”的说法,不少研究表明:(在一定年限内)新会陈皮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的黄酮类会随着陈化年份的增加而增加。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压、降血脂、抗衰老、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
可见,陈皮之“老”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其药用价值,随着年份增长而提升的功效。
“陈”此一字已证明其“老旧”之意,古代医家之“陈”多指隔年陈、二到三年陈,与现代国家规定的“三年成陈”不谋而合。
从古至今都明确,陈皮陈够三年已有相当不错的药用价值。那为何现代又再加一“老”字?私以为关乎食用价值及收藏价值这两个层面。
2. 食用价值
陈皮的养生保健食疗依旧属于其药用价值,不再细谈。
大家讨论食用新会陈皮的时候多数谈论它的养生价值,但是其实在广东,陈皮经常作为一味香辛料使用,尤其是味道奇佳的新会陈皮,光就“好吃”这一点,也值得大说特说。
三至五年的新会陈皮,正值转化之际,皮身上还保留着柑果的清新果香以及少量刺激的辛香,有些还会有柔和的甜香、花香;
十年左右的新会陈皮,转化较好,辛辣之气减退,有独特的香脂气和药草香,形成醇和的陈香味,有些还会有蜜香;
十年以上的新会陈皮,已得到充分陈化,有不同程度的药香,年份越高,陈香与药香越浑厚浓醇,有着沁人心脾的馥郁幽香;
二十年或甚至三十年以上的新会陈皮,除了散发着浓厚的陈香和药香外,有些还会夹带丝丝高级木材香、薄荷香,让人为之惊叹。
有实验表明,中低年份陈皮才有的果香、花香等清新轻快味道,会随着陈皮的年份增高而减弱或消散。
酒店里的大厨使用陈皮,更加不会一味追求高年份陈皮,不同年份的陈皮可以搭配不同的佳肴,低年份的陈皮,果香和辛香更明显,在去腥除腻方面有独到之处。
对于一些不喜欢药香的孩童,想要用陈皮来调养,也可以选用年份较低,果香明显的陈皮。
使用陈皮,要看自己需求什么,未必一定要追求高年份,适者为珍。
3. 收藏价值
部分学者对陈皮效用的看法是:“陈”到一定程度即达到最佳。
所以,价格很高的老陈皮未必就有更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但老陈皮一定有收藏价值,毕竟物以稀为贵。
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老陈皮收藏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并无定论,只要负担得起,觉得合适就可以入手。
与其费尽心思去了解陈皮,不如多花点心思,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只看重药用价值,三年以上的陈皮均有不错的药用价值,有条件可以买十年以上的陈皮,但再老的陈皮也无法让你“药到病除”,选择价格合适的年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