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津非遗美食陪你过春节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36: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津非遗美食陪你过春节

“煎饼馃子、锅巴菜、卷圈、云吞、包子、羊汤……”这些耳熟能详的天津美食,不仅是天津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期间,这些美食与古文化街上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非遗项目一起,为天津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01

天津非遗美食: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天津的早点文化,可以说是“低调的奢华”。茶汤、面茶、油茶面,三种传统小吃虽然主材简单,但因配料和烹制方法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口味。而绿豆面摊成的煎饼,加上鸡蛋、馃子或馃篦儿,再配上各种佐料,就成了一套美味的煎饼馃子。煎饼馃子里夹多少“料”,完全取决于个人口味。你可以夹单馃子或双馃子,也可以夹馃篦儿,甚至什么都不夹,只要一张煎饼皮儿。不少天津人买煎饼馃子时,还会自带两个鸡蛋,既享受了美食,又满足了营养需求。

除了煎饼馃子,天津的早点还有许多其他选择。比如,摊好的煎饼经过晾晒,切成丝,浇上卤和其他佐料,便成了既是食、又是汤、还是菜的美味早点——锅巴菜。卷圈是天津的特色早点之一,里面的馅料以豆芽菜、腐乳、豆干为主,外面裹以豆皮,过油煎炸片刻,就变得金黄酥脆。不管是单独吃,还是搭配着大饼、煎饼吃,味道都是极好的。云吞在有些地方叫馄饨、抄手。在天津,几乎所有的早点铺子都会卖云吞。此外,锅巴菜、包子、羊汤也是天津人早餐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02

西北角特色街区:美食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西北角特色街区位于天津市老城厢西北部铃铛阁街道,面积约0.35平方公里,因清真食品闻名。2023年1月建成开业以来,成为红桥乃至天津市的特色美食名片,日均往来游客1万—2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日均客流量最高达10余万人次,其中80%来自外省市地区,开业至今持续火爆,成为“网红”美食街区和新晋打卡地。

“鲜香酥脆,好吃不贵,欢迎免费品尝天津大麻花。”上午9点,寒意袭人,但西北角特色街区里游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天津麻花、煎饼果子、牛肉烧饼、卷圈、炸糕、锅巴菜、糖皮、面茶、凉果、白皮糕点、糕干等各式天津特色小吃琳琅满目。

“我来自山东青岛,早就听说这个‘网红’美食街,一早过来,准备尝尝卷圈、炸糕、锅巴菜,尤其是锅巴菜,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味道。”游客尤先生说。

很多外省市游客来到天津,第一站就是到西北角特色街区品尝天津风味小吃。据了解,特色街区现有30多种、近600类天津特色美食。夫妻档、父子档,每个档口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技艺的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味。

“我们全家是从北京过来的,孩子想吃糖皮,各种天津小吃我们都买了一些,味道挺好的。”北京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

“我们这里光经营煎饼果子的档口就有20多家,在这个品类上,传统的用柴鸡蛋,还有用海鸭蛋,一些煎饼果子店家还会自制各种酱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前,街区会统一挂上红灯笼增添年味。店家也会推出一些新品种、新口味,并从包装设计上进行创新。去年春节期间,街区日均人流量达十二三万人次,去年‘十一’期间,日均人流量最高时达到十五六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预计每天最高人流量可以达到16万人次左右。”

03

古文化街: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

天津古文化街紧临海河,早在1404年天津设卫之前,便因漕运经济的发展,成为天津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聚集地,也留下了天后宫等珍贵的历史遗迹。如今,天津古文化街已经成为“津门十景”之一,汇聚了一众老字号和特色非遗品牌。

在古文化街,杨柳青画店是另一家非遗代表。走进杨柳青画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充满新年气氛的年画作品,它们色彩鲜艳,图案吉祥,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息。杨柳青画店古文化街店负责人杨凯说:“临近春节,历来是我们的销售高峰期。近年来,我们不断擦亮品牌,以杨柳青年画作为IP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销量也一路上涨。”

杨柳青画店外,是另一番热闹景象。1月1日上午,一场庆祝元旦的民俗文化活动正在浓烈的节日氛围中精彩上演。几只活灵活现的舞狮在鼓点的指挥下,跳跃翻滚;高跷表演者们身着华丽的戏装,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踩着高高的跷子在人群中穿梭,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摸摸狮子头,来年不用愁”,大家纷纷上前抚摸狮头,为新的一年谋个好彩头。

古文化街管理委员会主任张鸿鹏说:“2024年,古文化街持续优化和扩大旅游消费场景,突出民俗文化展示、非遗体验、曲艺演绎、津味餐饮等消费业态,增强游客游览体验,使游客驻留街区时间不断提升,消费动能不断激发。”老街承载历史,也需要与时俱进。张鸿鹏说:“我们还将持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古文化街更加具有吸引力。”

元旦过后,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古文化街上挂满了彩灯和装饰,节日的氛围愈发浓厚。在一家茶汤门店,师傅一手端着碗,另一手倾斜铜壶,一股沸水直冲碗内,水满茶汤熟。古文化街热闹浓郁的新年气氛,伴随着茶汤的香气四溢,弥漫在空气中。

04

泥人张:指尖上的艺术传承

泥人张彩塑,这门独具特色的天津市民间文化,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中的瑰宝。这种艺术形式作为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造。他将普通的泥塑提升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彩绘艺术品,使之成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人张彩塑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这种艺术形式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享有极高声誉。泥人张不仅将捏泥人的技艺提升至圆塑艺术水平,还通过色彩和道具的巧妙搭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泥人张彩塑以其用色简约而明快、用料考究而闻名。所捏制出来的泥人经久耐用,即使历经岁月依然不会出现干裂现象,并且每一尊泥塑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够呼吸和动作。这些特点使得泥人张彩塑成为室内陈列性雕塑中的佼佼者。

一般而言,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尺寸并不大,高度大约40公分左右,便于放置在案头或架上观赏。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架上雕塑或彩塑艺术。由于其装饰性强、适用范围广,在各种环境装饰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家庭、办公室还是公共场所,都能见到这些精致小巧、充满地方特色的泥人张彩塑。

05

结语

天津的非遗美食和传统文化,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既有北方的豪爽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精致。春节期间,这些美食和文化活动不仅为天津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让人们在品尝美食、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天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天津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