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芜湖古城墙与铁画: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4: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芜湖古城墙与铁画: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01

芜湖古城墙:2500年的历史见证

芜湖古城墙,这座见证了2500年沧桑变迁的建筑,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作为长江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城墙不仅是芜湖的地理标志,更是这座城市文化、商业与学术发展的发源地。

古城墙现存70余栋保留建筑,花街、南门湾、南正街、萧家巷等通街达巷,原址原貌保存完整。这些保留建筑与街巷集合了明末清初、民国、海派建筑等多种建筑风格,高超的建筑造诣,既有传统建筑的精雕细刻,又吸收西方建筑的华丽典雅,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元素与城市记忆。

漫步古城,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百货翔集,市声若潮”的繁华年代。从儒林街到萧家巷,从雅积楼到春谷县,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军事要塞,黄盖、周泰、周瑜等名将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城隍庙、蛟矶庙等历史建筑,更是见证了芜湖从三国时期至今的文化传承。

目前,古城墙的保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保护范围东起环城东路,西至九华中路,南至沿河路,北至环城北路,总规划用地22公顷。保护措施分为三个级别:保护性历史建筑严格遵照原样修缮;整治性历史建筑则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功能;局部保留建筑则重点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构件。通过“保留-编织-再生”的设计理念,古城墙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02

芜湖铁画:锤锻之间的艺术传奇

如果说古城墙是芜湖的历史见证,那么铁画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芜湖工匠的卓越才智与高超艺术造诣。

芜湖铁画,又称“铁花”,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由铁匠汤鹏与画家萧云从共同创立。它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巧妙地将锻铁转化为生动的画作。铁画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需要经过红炉冶炼、锻造、钻孔、抬压焊接、锉磨、凿刻等多道工序。艺人们以熟铁为原料,运用锤子作为画笔,炉火作为砚台,铁块作为墨水,创造出既有国画神韵,又具雕塑立体美的艺术作品。

铁画的艺术特征在于黑白分明、虚实相生,既展现了国画的神韵,又融入了雕塑的立体美,被誉为“铁为肌骨,画为魂”。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使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广受赞誉,成为“中华一绝”。

铁画的品种丰富多样,可分为三类:尺幅小景、灯彩和屏风。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题材为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衬纸或素绢,中间可点燃蜡烛;屏风则常以山水风景为题材,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自问世以来,铁画不仅受到众多远客的青睐,更在士大夫阶层中名噪一时,成为“斋壁雅玩”的珍品。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题铁画》一诗中生动描绘道:“乍看似墨泼素绢,山水人物皆空嵌……盛暑亦欲添衣裳。”他认为,元明时代的丹青高手与铁画相比,也显得黯然失色。清代诗人梁同书则称赞铁画“无不入妙”“世罕见之”,并在《铁画歌》中写道:“谁叫幻作绕指柔,巧夺江南钧巢笔……此画铮铮长不毁。”

03

千年传承:从历史走向未来

古城墙与铁画,一砖一瓦,一锤一锻,凝结着芜湖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它们不仅是芜湖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古城墙的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铁画也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两者正以新的姿态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城墙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更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让古城焕发新生。铁画艺术也在不断创新,推出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纯金和镀金铁画等新作,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涵盖200多个品种。

古城墙与铁画,一静一动,一刚一柔,共同塑造出芜湖独特的城市气质。它们不仅是芜湖的地标性建筑与艺术瑰宝,更是这座城市历史底蕴与文化自信的象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古城墙与铁画将继续承载着芜湖人的文化记忆,见证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