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原拆原建”破解旧改难题,上海彭浦新村实现整体焕新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6: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原拆原建”破解旧改难题,上海彭浦新村实现整体焕新

上海彭浦新村的筒子楼改造,堪称中国城市更新中的一次奇迹。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工人新村,经过60余年的沧桑变迁,从曾经人人羡慕的“新村”,变成了设施老化、环境落后的“老破小”。然而,通过创新性的原拆原建模式,彭浦新村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全国旧房改造的标杆。

01

从“倒马桶”到电梯房:居民生活巨变

韩秀华老人的故事,是彭浦新村改造最生动的注脚。1965年,她和丈夫搬进彭浦新村时,这里还是上海第一批苏联式工人新村,拥有抽水马桶和煤气,是当时令人羡慕的居住条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新村”渐渐落后,设施老化、楼道杂乱、排水不畅等问题日益凸显。

2018年,91岁的韩秀华老人迎来了人生第二次乔迁之喜。通过原拆原建项目,她从逼仄昏暗的老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房,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做梦都不敢想能住进电梯房”,韩秀华老人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02

创新探索:原拆原建的“彭浦模式”

彭浦新村的改造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5年,上海就下发了《上海市旧住房综合改造管理暂行办法》,彭浦新村街道开始探索旧住房成套改造。最初,通过“楼梯过道改扩建”和“加层扩建”等方式增加面积,让居民实现煤卫独立使用。但这些措施无法彻底解决房屋老旧和管线破旧等问题,拆除重建的方案应运而生。

2013年,彭三小区二期成为全上海第一个拆除重建成套改造项目。此后,彭浦新村街道陆续完成了多个小区的改造工程,受益居民达到4900余户。2019年启动的彭一小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1.08万平方米,将建成17幢高层建筑,并配建近1700个车位的地下车库及各类公共设施。

03

改造中的挑战与突破

大规模的原拆原建,面临着资金、居民同意率等多重挑战。以彭一小区为例,仅建安成本就达几千元每平方米。为解决资金问题,上海积极探索多元融资渠道,包括地方财政补贴、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等。

同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取得居民的广泛支持也是关键。彭浦新村街道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实现了高比例的居民同意率。改造后的房屋不仅面积增加,还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真正实现了“原址上楼”。

04

对全国的借鉴意义

彭浦新村的改造模式,为全国其他城市的旧房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据上海易居研究院估算,我国楼龄超过34年的存量房总建筑面积超过18亿平方米,如何高效推进原拆原建,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

彭浦新村的实践证明,原拆原建虽然成本较高,但能从根本上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其探索出的“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多方共担”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05

与杭州模式的对比:政府与市场的不同选择

与上海彭浦新村不同,杭州浙工新村探索了一条业主自主更新的新路径。在这个浙江首个城市危旧房有机更新试点项目中,548户业主近100%同意原拆原建模式,每户自筹约100万元,共筹集近5亿元用于小区重建。

这种模式下,业主不仅承担了大部分改造费用,还主动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虽然资金压力较大,但改造后的房屋面积扩大、配套完善,且地处优质地段,投资回报可期。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旧房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彭浦新村的筒子楼改造,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更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其背后体现的,是政府对民生改善的重视,以及在城市更新中不断创新探索的精神。正如一位居民所说:“走进小区跟进了花园一样,享受到了。”这或许是对彭浦新村改造最好的评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