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皮影戏:从西汉宫廷到当代非遗的传承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1: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皮影戏:从西汉宫廷到当代非遗的传承之路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土影戏”,是一种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古老戏剧形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兽皮或纸板雕刻的人物剪影为媒介,在灯光照射下通过白色幕布演绎故事,配合当地曲调的唱述和乐器伴奏,展现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

01

历史沿革

皮影戏最早见于西汉时期,起初在宫廷和寺庙中表演,主要用于娱乐贵族及宗教仪式。随着时代发展,它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节日庆典中的重要文化活动。到了明清两代,皮影戏达到鼎盛,不仅表演内容更加丰富,还形成了多种地方流派,如山西皮影戏和湖北皮影戏等,各具特色。尽管面临商业化冲击和技艺传承难题,皮影戏仍凭借其独特魅力和艺人的努力得以延续,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与支持。

02

制作工艺

皮影戏的制作精细复杂,包括选皮、制皮、画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需匠人精心操作,以确保皮影形象逼真且色彩鲜艳。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03

表演艺术

皮影戏的表演融合了音乐、唱腔和操纵技巧。艺人通过细长杆控制皮影动作,同时用当地方言演唱剧本内容,配以传统乐器演奏,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纸板刮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有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华县皮影戏)、皮影戏(四川皮影戏)等。

04

文化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还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与教育意义。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历史知识和道德观念,同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皮影戏传统剧目有《波月洞》《九头怪》《三十六变》等,也有与白字戏相同的剧目,如《高文举连》《祝英台连》等。后有整理重排《哭塔》《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多个优秀传统剧目。

05

传承现状

尽管面临商业化冲击和技艺传承难题,皮影戏仍凭借其独特魅力和艺人的努力得以延续。近年来,通过数字化记录、跨界合作等方式,皮影戏正吸引着年轻观众,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河西埭村的“卫家班皮影戏”就通过创新剧目内容、开发文创产品和研学课程等方式,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