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利珠单抗:哮喘治疗迎来突破性进展
贝那利珠单抗:哮喘治疗迎来突破性进展
近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主导的一项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贝那利珠单抗在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展现出突破性疗效。研究发表在《柳叶刀·呼吸医学》上,可能为全球数百万哮喘和COP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研究突破:疗效优于传统类固醇
研究将哮喘或COPD发作风险较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接受贝那利珠单抗注射和安慰剂片剂,一组接受标准治疗(每天30毫克泼尼松龙,持续5天)和安慰剂注射,第三组同时接受贝那利珠单抗注射和标准治疗。
结果显示,在90天后,与接受泼尼松龙标准治疗的受试者相比,贝那利珠单抗组中治疗失败的人数减少到了四分之一。接受贝那利珠单抗注射的治疗失效时间更长,这意味着就诊或住院的次数更少。同时,哮喘和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作用机制:靶向嗜酸性粒细胞
贝那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与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前体和嗜碱性粒细胞上表达的白细胞介素(IL-5R)结合,通过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快速、近乎完全地耗竭这些细胞。
约3%-5%的哮喘成人患者存在重度难治性疾病,其特征是症状控制不佳,尽管坚持大剂量吸入治疗,但仍频繁加重,或者仅每日服用口服皮质类固醇(OCS)时哮喘得到充分控制。>90%的重度哮喘患者可能具有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其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上市历程:从哮喘到多适应症
贝那利珠单抗最早于2017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Fasenra,用于12岁及以上的重症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的附加维持治疗。2024年4月,FDA批准其用于6至11岁SEA患儿的治疗。此外,贝那利珠单抗还被批准用于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未来展望:更多适应症可期
目前,贝那利珠单抗针对患有鼻息肉控制不佳的慢性鼻窦炎患者(CRSwNP)的新适应症正在补充临床数据。同时,研究人员正在评估贝那利珠单抗在其他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包括特应性皮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贝那利珠单抗的出现为哮喘和COP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使其成为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生物制剂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贝那利珠单抗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