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李俊:三次欺骗宋江,最终逃往海外称王
水浒传李俊:三次欺骗宋江,最终逃往海外称王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的心机堪比宋江,手下杀人如麻,却偏偏走向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个人物不仅聪明过人,行事更是毫不留情,甚至比起李逵这样的悍将也不逊色。然而,他的命运却与众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即使在暴力与阴谋的江湖中,最终却走向了一个最好的结局?
不起眼的背景,埋下心机的伏笔
李俊,作为水浒传中一个并不起眼的配角,在梁山好汉中的知名度远不及宋江、卢俊义等一干主力人物。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凡无奇的背景,为他日后的种种心机行为埋下了伏笔。
在那个英雄辈出、豪杰云集的年代,李俊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既没有过人的武艺,也没有出众的相貌,更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在众多天资过人的好汉中,他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卒子,默默无闻地跟随在宋江的麾下。然而,正是这种不起眼的背景,给了李俊最好的伪装。
在旁人眼中,他只是一个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小喽啰,谁又能想到,在这副温顺的面具下,竟然隐藏着一颗如此狡诈多谋的心呢?李俊的平凡,让他在梁山好汉中显得毫不起眼。但也正是这种平凡,给了他最好的掩护。在那个崇尚英雄主义的年代,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武艺高强、仗义疏财的英雄身上,而忽视了像李俊这样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殊不知,越是表面平静如水,内心深处越是暗潮汹涌。李俊就是这样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他用自己的不起眼,掩盖了内心的野心和算计,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在水浒传这部气吞山河的史诗中,李俊无疑是一个异类。他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没有惊天动地的义举,甚至连露脸的机会都屈指可数。但正是这种看似无足轻重的存在,却在暗中操纵着整个故事的走向。他是一个真正的幕后黑手,一个不动声色就能掌控全局的狠角色。李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轻易相信表象,因为最危险的敌人,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一个人的力量,并不在于他有多么耀眼的外表,而在于他有多么深不可测的内心。
初露獠牙,三次欺骗宋江
李俊露出狐狸尾巴的第一次,是在宋江初到江州,险些被黑店老板李立害死的时候。当时,宋江被李立下药迷晕,眼看就要被做成人肉包子。千钧一发之际,李俊带着手下童威、童猛姗姗来迟,将宋江救了下来。乍一看,这似乎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英雄救美,但细究起来,却处处透着蹊跷。李俊口中所说的"早就听闻宋江要来,特地在沿途苦等多日"的说辞,又怎么解释他与黑店老板李立的关系?若是李立真的是他的好兄弟,自己兄弟在做什么勾当,他会不清楚?
再后来,宋江与张横发生冲突,张横逼宋江吃下"板刀面"之时,李俊又再次出手相救。一次也罢,两次也就,偏偏每一次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这样的巧合,只能用蓄谋已久来形容。李俊对宋江的欺骗,还远不止这些。当宋江因醉酒写下反诗被朝廷通缉,眼看就要被斩首之时,作为宋江的结拜兄弟,李俊却选择了袖手旁观。要知道,当时的李俊不仅与宋江距离不远,而且还有充足的人手和江湖消息。晁盖在得知宋江被捕后,尚且能从山东千里迢迢赶来营救,李俊又有什么理由坐视不理?
直到宋江被晁盖救出,李俊才姗姗来迟,装模作样地向宋江表达关切之情。李俊对宋江的欺瞒,看似偶然,实则个个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他深谙宋江重义气、讲江湖道义的性格,就偏偏在这些方面做文章,让宋江对他深信不疑。每次宋江遇险,李俊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充当救星,这种时机的把握,实在是太过巧妙,令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故意安排。而当宋江真正陷入绝境,性命攸关之时,李俊却偏偏选择了袖手旁观,明明有能力营救,却故意按兵不动。这种反差,更加凸显了他的心机之深。
他知道,宋江一定会被营救,而自己只需在事后适时露面,表达一下关切,就能让宋江对自己更加信任和感激。李俊对宋江的欺骗,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深谙宋江的心理,懂得如何利用宋江的善良和信任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李俊精心编织的谎言面前,就连心思缜密的宋江也不得不俯首称臣,彻底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残酷手段,不择手段淹太原
提到水浒中最残忍的人,人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黑旋风"李逵。"刀过处,血流成河",这句话几乎成了李逵的专属印记。然而,与之相比,李俊在残酷程度上,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水浒后期,宋江受招安,奉命讨伐祝家庄、方腊等。攻打太原城时,因城墙坚固,梁山军久攻不下。李俊出谋划策,提出将晋水和渠水灌入城内,借水淹之势拿下太原。
这一招,在军事意义上固然立竿见影,却也将数不清的百姓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洪水肆虐,房屋尽毁,不知多少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李俊的一念之差残忍地葬送。即便从"兵不厌诈"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也未免过于残酷,缺乏最基本的人性。与李逵的嗜杀成性相比,李俊的残忍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冷酷无情上。在李逵眼中,杀人就像砍瓜切菜一样平常,他杀人,更多地是出于一种兽性的本能。而李俊不同,他的残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结果。
淹太原,就是李俊残酷的一个缩影。面对坚不可摧的城墙,他没有考虑正面强攻,而是选择了一种最为残忍的方式。他明知这样做会危及无数百姓的性命,却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在他眼中,老百姓的生命,似乎只是达成目标的一枚棋子,可以随意地牺牲和搁置。这种残忍,比起李逵的横冲直撞,似乎更让人不寒而栗。它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一个人的心,竟然可以冷酷到这种程度,为了一己之私,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他人的生命。
李俊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背离了梁山"替天行道"的初衷,堪称梁山史上最大的污点。李俊的残忍,或许正是他心机深沉的另一面映照。一个心思如此缜密的人,一个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仁慈和怜悯之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野心,而他人的生命,不过是他们手中的玩物,可以随意宰割和操纵。
两面三刀,借病装死欲逃脱
在水浒众人的心目中,宋江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的领袖人物。梁山受招安后,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出自宋江之手。而李俊,虽然也算是梁山的头领之一,却始终没能在这些大事件中崭露头角,反倒显得有些碌碌无为。直到讨伐方腊的战役结束,李俊才终于按捺不住,决定揭开自己伪装多年的面具。在梁山军凯旋而归的前夕,李俊突然谎称自己中风,无法动弹。
宋江闻讯赶来探视,李俊装模作样地表示,自己的病情一定会拖累大部队,不如将自己留在原地,由童威、童猛照顾,宋江率众先行。宋江一番盘问,见李俊病得果真不轻,于是从善如流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而等梁山大军刚刚离开,李俊便立刻从床上跳了起来,带着心腹属下投奔了费保。原来,这一切都不过是李俊苦心设计的骗局,他根本就没有得什么中风,分明是存心要脱离梁山,逃之夭夭。
这一招"金蝉脱壳",堪称李俊心机的巅峰之作。他深知,随着梁山日益受到朝廷控制,留在宋江身边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早脱身,另谋出路。而他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手,更是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他知道,方腊战役刚刚结束,宋江一定会率军凯旋,而自己若是这时候离队,定会引起众人的怀疑。于是,他便设计了这场"病倒"的戏码,一方面为自己脱身制造机会,一方面也让宋江放松了警惕。
在这场骗局中,李俊可谓是将自己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他装病装得惟妙惟肖,连宋江这样的智者都被骗过,更不要说其他人了。而他选择将自己托付给童威、童猛照顾,也是深谙人心的表现。他知道,这两个心腹手下,一定会为自己保守秘密,绝不会走漏风声。李俊这一招,不仅成功地骗过了宋江,也彻底地撕破了自己在梁山的伪装。他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原来,他从始至终都只是在利用梁山,而当梁山不再能满足他的野心时,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背叛。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派,再次印证了李俊心机之深。他从未真正地效忠过谁,也从未真正地把谁当成过朋友。在他眼中,宋江、梁山,都只是他达成目的的工具,可以随时抛弃和背叛。这种人,注定是梁山的毒瘤,是众人的公敌。
金蝉脱壳,最终逃往海外称王
李俊和费保二人,见大势已去,梁山归顺朝廷已成定局,便商议乘船南下,逃往海外暹罗国,彻底摆脱纷争,远走高飞。一路上风平浪静,李俊和费保如释重负,逍遥快活。暹罗国王见二人才能出众,竟然举国相迎,礼贤下士。李俊凭借他的心机和才略,很快便在异国他乡平步青云,最终当上了国王,过上了奴婢成群、荣华富贵的生活。
反观宋江等梁山众人,或是战死沙场,或是被朝廷所杀,鲜有善终。而李俊,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因为他的心狠手辣,左右逢源,得到了在梁山好汉中最好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李俊和费保的结局,堪称水浒传中最具讽刺意味的一笔。他们两个,一个是梁山的叛徒,一个是朝廷的钦犯,按理说,应该是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然而,他们却偏偏能够逃脱法网,远走他乡,甚至还能在异国称王,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结语
李俊的故事,是水浒传中一段令人匪夷所思却又耐人寻味的传奇。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那个充满刀光剑影的年代,有时候,一个人的成败兴亡,并不取决于他有多么了不起的本领,而在于他有多么深沉的心机。只是,当我们再回头去看李俊的所作所为时,却又不禁要问: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弃义理、人伦于不顾,真的就是明智之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