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儿童以“一米视角”观察,推动社区校车停靠站改造
佛山儿童以“一米视角”观察,推动社区校车停靠站改造
“小孩哥”“小孩姐”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这正是观察法在社区调研中发挥独特作用的生动案例。在广东省佛山市世纪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一群7-12岁的孩子们通过观察、调研和讨论,成功推动了社区共享校车停靠站的适儿化改造。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观察法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社区调研的无限可能。
为什么选择观察法?
在社区调研中,观察法之所以能成为“新姿势”,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优势:
捕捉非语言行为:有时候,居民们的真实想法并不完全通过言语表达。比如在社区活动中,一个微笑、一个皱眉、一个犹豫的眼神,都可能透露出他们对活动的真实感受。
自然环境中的真实数据:与问卷调查不同,观察法让调研人员能够深入社区生活的现场,收集最真实、最自然的行为数据。这种“原汁原味”的数据对于理解社区问题至关重要。
适用于各类人群: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或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群体,观察法能够帮助调研人员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如何运用观察法进行社区调研?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
- 参与观察:像“小孩哥”“小孩姐”那样,成为社区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亲身体验来收集信息。
- 非参与观察:保持旁观者的身份,客观记录社区中的各种现象。
制定观察计划
- 明确目标:你想了解社区的哪方面情况?是公共设施使用情况,还是居民的日常活动?
- 选择观察对象:是特定的群体(如老年人、儿童),还是整个社区?
- 准备观察工具:可以是笔记本、录音笔,甚至是手机摄像头。
掌握观察技巧
- 保持中立: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避免影响居民的自然行为。
- 详细记录:不仅要记录看到的,还要记录当时的环境、氛围等细节。
- 建立信任: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表现自然。
实战案例:从观察到改变
让我们再次回到佛山鸿翔社区的案例。在这个项目中,社工们运用观察法,成功推动了社区共享校车停靠站的改造。
需求调研:通过观察,社工们发现社区儿童对娱乐交友和社区参与的需求最为突出。特别是“社区内游乐设备单一”“适合儿童使用的公共空间较少”等问题,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培力平台搭建:社工们通过技能培训、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他们还搭建了“少年说”微信平台专栏,鼓励儿童表达心声。
实地调研:15名儿童化身“小记者”,以“一米视角”实地走访调研社区共享校车停靠站。他们不仅观察设施情况,还与居民、商户、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各方诉求。
议事与设计:儿童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设计图纸等方式,提出改造建议。最终,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区妇联、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的积极响应。
成果落地:经过两个月的改造,共享校车停靠站焕然一新。标识牌调节为适合儿童的一米高度,增加了校园巴士时刻表;压缩绿化带,实现人车分离;等候区域融入岭南文化元素和儿童喜爱的图案。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观察法在社区调研中的强大威力。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够发现问题,更能够推动实际的改变。
小结:观察法让社区调研更有趣
观察法让社区调研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和惊喜。它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深入了解社区、理解居民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我们能够发现社区中的真实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最终推动社区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不妨试试这个“新姿势”,拿起你的笔记本,走进社区,开始一段有趣的观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