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致癌”将被标上瓶身,全球酒类包装警示制度迎来重大变革
“酒精致癌”将被标上瓶身,全球酒类包装警示制度迎来重大变革
2026年起,爱尔兰将率先在全球实施酒类包装强制警示标签政策,要求所有酒类产品必须标注“酒精与致命癌症有直接联系”和“饮酒会导致肝脏疾病”的警告。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酒类行业的强烈反对,但得到了公共卫生专家的广泛支持。
爱尔兰率先立法,全球跟进
爱尔兰将成为全球首个强制要求在酒类产品包装上标注“酒精致癌”警告的国家。这一政策的出台得到了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物质使用研究所所长蒂莫西·奈米的支持,他认为:“喝酒的人应该有权利了解有关酒精的基本信息,就像了解其他食品和饮料产品一样。”
爱尔兰的法案并非孤例。世界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考虑对于酒精健康风险的预警机制。据《曼谷邮报》报道,泰国政府正在推动一项法规,要求酒精产品携带图形图像和文本警告,例如“饮酒会导致癌症”。加拿大议会已经提出了一项法案,要求所有酒类饮料的标签上传达“饮酒与致命癌症发展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美国阿拉斯加州立法机构也就一项法案举行了委员会听证会。这一法案要求销售酒精的企业张贴带有癌症警告的标识。挪威国务秘书奥莱·亨里克·克拉特·比约克霍尔特对爱尔兰的努力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我们很可能会实施类似的措施。”
长期斗争与行业反对
爱尔兰在制定积极的公共健康政策方面一直是先驱。2004年,爱尔兰成为第一个禁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吸烟的国家。这一政策后来被70多个国家采纳。《纽约时报》认为,要求酒类饮料瓶身张贴健康风险警示标签,可能标志着所有饮料包装发生类似改变的开始,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饮酒危害的认识。这是经过几十年斗争后终于实现的措施。
饮酒与癌症之间的关联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得出结论,酒精是致癌物质。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这包括对乳腺癌、肝癌、结肠直肠癌和食管癌的研究。WHO在去年1月宣布:没有安全的饮酒量。去年11月,WHO又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无法确定饮酒致癌的安全量。”
尽管如此,饮酒与癌症之间的联系并不为人所熟知。美国最近的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知道饮酒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全球只有四分之一的国家要求酒精饮料标注不同形式的健康警告。美国上一次修改其警示标签是在1989年。标签警告妇女怀孕期间或在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前不要饮酒,并模糊地承认酒精“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随着这些细节的确定,酒类公司毫不意外地加大了抗议力度。2022年底,一些主要的欧洲酒类出口国家向欧盟执行机构欧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反对意见,称爱尔兰的标签妨碍了自由贸易,不适当且不符合减少酒精危害的目标。
“如果酒类行业成功劝阻欧盟采用警示标签,这将使爱尔兰陷入孤立,让爱尔兰法律并与欧盟法律不协调。这最终可能成为在爱尔兰法院挑战标签要求的依据,”爱尔兰梅纳斯大学法学助理教授奥利·巴特利特说,“但是酒类行业这样的努力不太可能成功,因为爱尔兰的酒精警示标签‘符合保护公共卫生的目标。’不过观察人士表示,欧盟在今年夏天的议会选举之后不太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而且没有迹象表明爱尔兰会放弃从2026年5月开始实施标签的承诺。”
关于饮酒的健康谣言
酒精饮料能助眠:酒精可能会让您更快入睡,但会打断深度睡眠,导致醒来时感到不舒服和宿醉。
饮酒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酒精可能会暂时缓解压力,但第二天会增加焦虑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恶化症状。
适量饮用红酒有益心血管健康:红酒消费可能与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有相关性。这类人群也往往有更好的教育和健康管理。饮酒可能增加高血压、心衰和中风的风险。
酒能暖身:酒精通过扩张四肢的血管给人一种暂时的温暖感,但实际上降低了人体的核心体温。
酒精只会损伤肝脏:酒精会影响身体的每个部位,增加炎症、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同时,酒精也可能恶化饮酒者的心理健康。
“酒量”可以练习:“酒量”是身体代谢酒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肝脏里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数量,而这种酶的数量又主要取决于遗传,因此不大可能“练”出来。长期饮酒会增加酒精耐受性。
咖啡、茶可以解酒:这类饮料可能会掩盖醉酒感,但不会影响血液酒精浓度或醉酒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