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63军13天坚守扭转战局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7: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63军13天坚守扭转战局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志愿军的英勇精神,也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本文将详细讲述铁原阻击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的两大阶段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1. 第一阶段(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志愿军采取运动战,发动了五次战役,将战争局势维持在三八线附近。

  2. 第二阶段(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阵地战为主,以和谈为主,以战促和。

麦克阿瑟与李奇微的战术对比

在第一次战役到第三次战役过程中,中国志愿军面对的美国对手一直是麦克阿瑟。麦克阿瑟的战术较为托大,对付志愿军效果不佳。而李奇微接任后,采取了“磁性打法”和“绞杀战”,对志愿军造成了极大伤亡。

第四次战役与第五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底至4月21日)中,志愿军采取“西守东攻”策略,西线50军在38军配合下发起“汉江阻击战”。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第3兵团、第19兵团抵达战场,李奇微被迫撤退。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开始)中,志愿军在西线展开全面进攻,东线则交由朝鲜人民军。但由于补给不力,进攻势态只能维持一周左右。5月21日,彭德怀命令主力转移至三八线以北,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采取机动防御。

铁原阻击战的背景

在第五次战役过程中,西线第19兵团63军发起的“铁原阻击战”与东线第9兵团20军58师发起的“华川阻击战”成为两大著名阻击战。铁原的战略意义在于:

  1. 是朝鲜中部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
  2. 是朝鲜南北之间的公路和铁路的枢纽
  3. 是志愿军最重要的补给基地之一

铁原阻击战的部署与战斗

彭德怀命令第63军军长傅崇碧指挥63军全军并指挥第65军第194师,在涟川、铁原之间组织防御。63军经过之前的血拼,军力已从入朝时的3.2万人减员到2.4万人,且火力不足。

傅崇碧的部署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将187师部署为右翼主力,负责防守涟川至铁原的公路、铁路以西地域
  2. 将194师部署在玉女峰以西,防止敌军侧面包围
  3. 在涟川至铁原的公路、铁路以东部署189师,但未给189师配属炮团

189师代师长蔡长元将全师7000余人分割成200多个作战小分队,分散到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200余个简陋的小防御阵地。这一著名的“蔡长元怪阵”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只在台词里有所体现。

战斗过程与结果

铁原阻击战自1951年5月30日凌晨打响。189师面临巨大压力,因为这一侧恰恰是联合国军的主攻方向。狡猾的美军选择道路并不好走的189师阵地方向,而且是两个师。在第189师防御正面,美军每天以3~4个团兵力发动进攻。

美军采用“范弗里特弹药量”,在一小时内将4500吨炮弹倾泻在63军的阵地上。189师凭借师长蔡长元组建的怪阵,使得炮火之下幸存的我军战士,在炮火过后迅速组织起有力的反击。189师组织了多支穿插作战的敌后战斗小组,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士气和资源。

188师采取机动防御,师长张英辉指挥188师在铁原城内挖出了八横八纵的大规模的地道防御网,而且堑壕挖得又宽又深,尤其是面对敌军的一面泥土一定要松软,后侧则要坚硬,这样坦克经过时,车头会栽进坑里,车尾朝上,一时半会儿开不上来。整场战斗中,188师摧毁了超过100辆坦克和装甲车。

内外加山成为铁原东南的天然屏障。6月9日,188师564团派遣了最能打的5连,共70余人去防守内外加山阵地。面对“水淹七军”战术,美军的坦克群陷入了泥潭之中,这自然让美军恼羞成怒,再次上演了“范弗里特弹药量”,飞机和重炮对内外加山展开狂轰滥炸,整个内外加山笼罩在一片火光之中。

6月10日凌晨,187师的炮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进入阵地。凌晨2点,63军沉寂了许久的大炮终于打响了,炮兵各自为战,在最短时间内把炮弹打光,战士们把压抑了多天的怒火,战友牺牲的悲痛全部倾注到一发发炮弹里,尽情向美军阵地倾泻,对面美军上百辆坦克围成的营地顿成一片火海。

一时间,美军阵脚大乱,原本用来防御的装甲车和坦克此刻却成了他们逃离炮火的障碍。炮火击中了美军营地中堆放的弹药,引发的爆炸比志愿军的炮火还要猛烈,美军士兵死伤无数。

趁着美军混乱之际,187师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对美军发起了猛烈反攻,虽说没把敌人完全打退,可也让敌人遭到了进攻开始以来最严重的伤亡。

战役影响与历史意义

铁原阻击战最终以志愿军的反击胜利告终。李奇微经过“铁原阻击战”,发现志愿军即便是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也绝不会认输,而是用剩余的力量继续发起反击。这样,发起二次登陆基本上没有必要,枉费军力。谈判,才是结束战争的正确途径。

63军的伤亡情况如何呢?1951年初,63军入朝时的总员额为32,425人,铁原阻击战前,63军约有2.4万人。战斗结束后,幸存的战士已不足万人,有的连队甚至全军覆没。按照当时志愿军的编制,这意味着,除了后勤、卫生、行政、文教等非战斗人员外,全军步兵分队的一线战斗人员几乎伤亡了70%左右。

一般来说,一支部队伤亡30%,就算残废了,基本上就失去有效战斗力了。伤亡70%,基本上等于是全军覆没了。

13天,63军一共在铁原坚守了13天。最后,撤下来的63军士兵连续吃了好几天稀饭,因为他们的肠胃早已过度饥饿,无法承受太多食物的重担。63军军长傅崇碧则在这短短的13天中,体重减轻了整整25斤。

63军,就是以这样的战绩,以惨胜的方式完成了“铁原阻击战”,完成了了不起的盛举。铁原阻击战,让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再次盘活了,以时间换空间,志愿军再次成功运转起来了。

对于美军来说,尤其是范弗里特,一直在积极鼓动李奇微,一边在正面用强火力打击志愿军,一边组织军力在朝鲜东西海岸搞突然袭击,效仿仁川登陆战,进行第二次登陆。为此,范弗里特还组织了演练,做出了二次登陆的准备。但是,李奇微经过“铁原阻击战”,发现志愿军即便是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也绝不会认输,而是用剩余的力量继续发起反击。这样,发起二次登陆基本上没有必要,枉费军力。谈判,才是结束战争的正确途径。

所谓的“存亡之战”,就是通过“铁原阻击战”,让美军高层意识到了再打下去徒劳无功,应该展开谈判了。抗美援朝战役,由此进入第二阶段,进入相持阶段,也即以战促和的阶段。

63军用他们的重大牺牲,让志愿军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彻底改变了正常战争的局势。

180师事件

1951年5月23日,也就是在“铁原阻击战”展开之前,由于志司命令各军向后方撤退,63军在得到命令后,在未告知左翼第3兵团第60军的情况下突然撤退。尽管63军的撤退符合志司命令,而且也是战场情势所作出的部署,而且63军和60军分属两个兵团并没有相互告知的义务,但是63军的撤退确实导致了180师侧翼暴露。后面由于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失去保护的180师严重失利,全师11000人共损失7000人,其中5000余人被俘,最后在分散突围的情况下才保存了一定的有生力量。但无论如何,180师的被围歼,都是整个抗美援朝期间遭遇的最大失利。63军无论怎样辩解,客观上弃兄弟部队于不顾的事实都相对存在,这也是彭德怀对63军下死命令时敢于下狠话的另外一个原因,心中窝着火呢。这可能也是63军长傅崇碧在1955年授衔时只被授予少将的受影响因素之一。毕竟,抗美援朝不少军长都被授予了中将,傅崇碧同为军长,却只授予少将。毕竟,他手下的其中188师长张英辉、政委李真,189师师长兼政委蔡长元在1955年也都被授予少将军衔。187师长徐信于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

好在,历史机会只会记住闪光的时刻,提到傅崇碧,大家记住的只有他的高光时刻,也即“铁原阻击战”。当然,这的确是他一生中最闪亮的时刻,整个军事生涯,傅崇碧更多都是担任政委等文职工作,作为军事干部,63军军长是他为数不多的一线军职。

抗美援朝时间已过去70余年,但是所有的参战前辈,都是大写的英雄,值得后世铭记。这也是《志愿军》系列的拍摄初衷,但是陈凯歌明显没有拍好,夹带了太多私货,拖拉了影片的后腿。以他可以动用的资源,明显可以拍得更好,可是他却将一副好牌,硬生生烂在了手里,打成了渣渣。可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