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万村支书被查背后:农村反腐的成效与挑战
7.7万村支书被查背后:农村反腐的成效与挑战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查处“四风”问题19.2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6.9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8万人。这一串数字背后,是党中央坚决惩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决心和成效。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人物,村支书的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惠民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到群众手中。据统计,2024年1-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这一数字较2023年全年增长了26%。
腐败就在身边:村支书腐败的典型表现
2024年1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了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原玉成庄村村委会主任冯魁的违纪违法案例。冯魁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将其亲属申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骗取扶贫资金20万余元;未经村民集体评议,擅自将其好友马某申报为农村低保户,致使马某违规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最终,冯魁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冯魁的案例并非个案。2016年至2019年,山西省浑源县下韩村乡花疃村原党支部书记范振茂通过签订虚假征地协议、工程合同等方式,骗取征地补偿款53万余元,并将其中20万余元占为己有。2019年,海南省陵水县群英乡群英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德荣在协助乡政府采购水葫芦打捞船过程中,伙同他人以签订虚假合同、虚增购船款等方式骗取国家财政资金并与他人私分。2014年至2024年,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柴岗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守芹通过隐瞒家庭经济能力,帮助多名不符合或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亲属违规领取低保金。
这些案例揭示了村支书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贪污侵占、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分析指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腐败类型主要包括贪污和挪用公款、截留冒领国家下拨的各类款项,以及在村级工程承包、资源发包时利用权力谋取私利。
农村反腐:一场持久战
农村反腐为何如此艰难?北京廉政法治协同创新基地主任彭新林认为,这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一方面,村支书作为最基层的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其行为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另一方面,由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一些村支书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腐败活动,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
重拳出击:国家在行动
面对农村腐败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惩治力度。2023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随后,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惩治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
各地积极响应,创新监督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例如,青海省大通县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民生痛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黑除恶等四个方面20项重点整治任务,持续畅通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举报渠道。群众可以通过来电、网络、来信、来访等多种方式进行举报,确保问题线索得到及时处理。
群众的力量:让腐败无处遁形
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文章指出,过去一年“拍蝇”再加力,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超70万件。这充分说明,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才能让“蝇贪蚁腐”无处遁形。
如果你发现村支书存在腐败行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举报:
- 电话举报:拨打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的举报电话(如12388)
- 网络举报:访问纪检监察机关官网进行在线举报
- 现场举报:直接前往相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及证据
展望未来:农村反腐任重道远
尽管农村反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考虑设置专门的村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实行融入式监督。同时,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廉洁自律意识,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农村反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党和政府的坚定决心,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清廉、和谐、美好的农村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