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9个实用应对策略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9个实用应对策略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从极度兴奋到深度抑郁。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本人,也给家人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并为家人提供实用的应对指南。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患者在发病期间会交替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躁狂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症状:
- 脾气暴躁,易激惹
- 不断与家人争吵
- 冲动行为,如赌博、酗酒、疯狂购物
- 不明智的投资决策
而在抑郁期,患者则可能:
- 极度压抑,沮丧
- 疲劳但难以入睡
- 产生自杀念头
- 对性失去兴趣
双相障碍者会反复经历躁狂与抑郁的交替状态,这对患者及其家人都是一大挑战。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病情给家人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这种“病耻感”会进一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人如何正确陪伴和相处?
1. 自我剖析与自我关爱
面对双相障碍患者,家人需要保持情绪稳定。如果作为伴侣,首先要诚实面对自己,评估是否能保持情绪稳定、宽容和忍耐。如果无法做到,建议尽早分开,因为人性经不住考验。
对于家人来说,为患者担心是正常的,但重要的是要花时间和精力关爱自己。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家人一起生活会带来巨大压力,可能需要满足一些未知的需求。因此,需要抽时间与家人保持距离,专注于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如锻炼身体、与朋友交往等。支持小组和在线社区可以提供帮助,加强自己及家人的支持系统。当压力水平升高时,需要觉察并确保有充足的休息和个人空间。
记住:要照顾好别人,首先得「照顾好自己」。
2. 建立对双相的正确认知
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真实面目,走近双相障碍者的生活,是「消除偏见」的重要步骤。学习双相情感障碍的知识,了解其病因、症状以及如何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导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家属也需要进行心态调整,避免自己出现情绪或心理问题。
3. 饮食作息
- 尽量不要打乱患者的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
- 让患者禁烟禁酒,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 如果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要提醒他们按时按医嘱用药。
- 鼓励患者坚持运动,运动对双相障碍的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
4. 保持开放的态度
以平等、正常的心态看待患者,尊重他们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患者是躁郁症者就将他们视为精神病患者,不要认为他们完全非理性、不能讲理。以开放的态度倾听他们的经历,让他们感受到被支持、接纳和包容。
5. 明确状态转变的征兆和触发器
大多数人在躁狂或抑郁发作前都会有一些征兆,如睡眠、食欲和行为的变化。了解这些“信号”的最好方法是与患者交谈。如果注意到一些发作前的典型行为,可以用温和的态度提醒他们。此外,压力事件等触发器也需要关注。在照顾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一些发作规律,但不是所有情绪变化都会转变为极端的躁狂或抑郁发作。如果不确定,最好先与患者谈一谈,确认他们是否真的状态不对劲。
6. 引导患者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鼓励患者从亲近的家人、朋友处获得理解和帮助,加入同伴或互助团体分享情绪、感受和想法,以减少孤独感和被孤立感。
7. 为抑郁/躁狂发作做好准备
在患者处于正常期时,尝试了解他们在发作期需要何种帮助和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识别并减少刺激源(哪些话语、人和事容易刺激到他们?)
- 哪些行动可以减少诱因发生可能性
- 当症状出现时如何应对
- 提前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达成共识
- 如何提示他们避免冲动行为
- 在他们做出承诺或开展项目前提出看法,避免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 如果他们愿意,可以让他们把钱交由家人管理
- 帮助他们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包括饮食和睡眠
8. 躁狂期的应对措施
在患者情绪高涨时,可能会出现冲动行为,这时候不要与他们正面冲突。躁狂症状可分为三点:
- 轻躁:当患者心情特别好时要注意动态观察,看他们是否精力旺盛、口若悬河、比平时花钱大方、爱管闲事等。一旦发现,注意提醒。有自知力的病人会意识到并努力自我控制,意识不到就继续观察。
- 重躁:重躁期的患者脾气大,爱发火,各种折腾有时无法避免。因其“易激惹”而很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但其实这是他们大脑出错了,并非其真实想法,认知恢复后他们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明白这一点后,就会发现别跟他们当真、少说多听、左耳进右耳出是一个较明智的解决办法。这个阶段尽量避免激惹患者,少让他们出门,即便出门也不要带钱,最好由家人陪伴,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 严重失控:直接送医住院,绝不手软。只要认真治疗,80%的病人都能获得临床治愈。
9. 抑郁期的应对措施
此时患者情绪低落,胡思乱想,心烦意乱,浑身乏力,食欲性欲减退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悲观厌世,生不如死等念头,甚至出现自杀的观念和行为。倘若他们不想被打扰,想一个人安静一下,来慢慢处理和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时候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这个阶段主要是多陪伴,陪着他们就好,不用多说,不用多做,坐在旁边看书,玩手机也好,只要你在。倾听其心声,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关爱和关注;尽量不要批评和指责他们,不然会加重他们的自责;注意患者发作时的症状与表现,将危险器具和物品收好,同时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对于有自杀观念的患者,一定要24小时身边不能离人,以防止意外的发生,也可以带他们去找医生调药。
结语
当家人患上抑郁症,更需要家人的理解、肯定与陪伴。精神科医生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在回忆录《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中也提到了在她面对自己症状时,家人的温暖对她的帮助:
我的妈妈同样神奇非凡。在我深陷抑郁的那段漫长日子里,她为我烹制了一餐又一餐美味佳肴,帮助我洗衣服和负担医疗账单。她还得忍受我的暴躁易怒和令人厌烦的抑郁情绪,并开车载我去看医生,带我去药房,还陪我购物。
她就像一只温柔的母猫,睁大她那充满母性光辉的眼睛,轻轻咬住迷途小猫的脖子,以免它迷途太远。
不论是在情感还是实质上,她都能带给我大量的安全、食物和庇护。她那令人饮佩的伟大力量慢慢渗透我枯竭的内心,配合药物对我大脑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疗对我的心灵所起到的安定作用,使我走过了那段不可思议的艰苦岁月。如果没有她,我根本不可能活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