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川教授解读: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在甲状腺髓样癌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程若川教授解读: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在甲状腺髓样癌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绍严团队与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刘志博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癌症发现》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精准诊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这一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国内顶级专家的认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云南省甲状腺外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程若川教授在解读《2024版CACA整合甲状腺癌指南》时特别指出,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的应用是近年来甲状腺髓样癌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的创新之一。
什么是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
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形式,它通过将放射性配体选择性固定到肿瘤上,实现对肿瘤的精准定位和治疗。这种药物能够选择性地锁定在肿瘤靶点上,使得更多药物分子在肿瘤组织中停留更长时间,从而在医学影像中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病灶。
突破性进展:从66%到98%
研究团队将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应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显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与传统影像学方法相比,这种新型药物将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从66%大幅提升至98%,检出的转移病灶数量更是提高了3.4倍。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更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对比其他治疗进展
在甲状腺癌的治疗领域,免疫疗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近期一项关于双免疫疗法的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ivolumab和ipilimumab的联合治疗在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中取得了显著疗效,30%的患者肿瘤大幅缩小。然而,这种疗法对甲状腺髓样癌的疗效却不尽如人意,没有患者出现肿瘤缩小的情况。
这一对比凸显了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在甲状腺髓样癌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它不仅能够精准识别转移病灶,还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有望成为甲状腺髓样癌诊疗的新标准。
展望未来
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精准医疗在癌症诊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有望在更多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发挥作用。同时,这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预示着未来癌症治疗将更加精准、有效。
程若川教授表示,这一研究成果将被纳入最新的《2024版CACA整合甲状腺癌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先进的诊疗方案。我们期待这一创新技术能够尽快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