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古桥见证泉州港辉煌:安平桥与顺济桥的建筑智慧
宋元古桥见证泉州港辉煌:安平桥与顺济桥的建筑智慧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拥有众多见证其辉煌历史的古迹。其中,安平桥和顺济桥这两座千年古桥,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卓越技艺,更见证了泉州作为世界贸易港口的繁荣景象。
图丨陈英杰
千年古桥
见证海丝商贸繁荣
唐宋以来,泉州海外贸易有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及至宋末元初,刺桐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为适应海上交通发展的需要,宋元时期,泉州境内的大型石桥纷纷应时而出。
图:郑文桂
安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建成后,桥边码头成为停泊点,大大方便了安平港的海陆交通,促进了当地中外贸易的发展。安平商人由此出发,足迹遍及东洋、南洋诸国。
安平桥有两大特点:首先,它是跨海湾式石桥;其次,它的桥墩构造独特,世称“枕木卧基”。墩形设计根据潮汐涨落、江河流向的冲击力情况而定。
图:陈英杰
安平桥的建造技术,称为“干砌”。这种建筑方法采用花岗岩条石纵横交错叠于桥墩之中,其间不灌灰浆,也不衬石榫,却能够达到上下交接、左右牵制的作用。此建筑技术,不仅用于交通设施上,也用于构筑城墙等古代防御设施上。
安平桥桥头的瑞光塔,既是安平桥的“桥头堡”,又作为船舶出入的航标,与安平桥一起构成了一幅“白塔凌空,长虹跨海”的壮美画卷。
如今的安平桥保存完好,周边建起了安平桥公园。兼具古老和现代气息的安平桥公园,吸引了来自各方的游客。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在这座公园里享受到乐趣。
图:郑文桂
顺济桥:海国冲衢 古城地标
随着海上贸易的日益繁荣,泉州城不断向南扩展。晋江这条河流,环绕着古城泉州的南部,水路发达,利于船舶往来,但是内城区和城南以外的陆路交通,却也被阻隔了。
南宋嘉定四年,开始筹建一座横跨晋江两岸的桥梁——顺济桥。顺济桥全长五百米,宽四点六米。桥面为梁式石桥,桥墩采用“筏形基础”建造,与洛阳桥建桥方法类似。
图:傅捷雄
宋元四百年间,顺济桥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水陆转运系统。在古人看来,顺济桥是“下通两粤,上达江浙,实海国之冲衢,江城之险要”的交通生命线。
顺济桥是泉州向南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印迹,是宋代泉州城市建设的历史产物,见证了刺桐城南商圈的兴衰。
本文选自《福建的世界遗产——泉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