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412.45万 汕尾旅游火爆出圈 “跳岛游”等项目备受热捧
游客412.45万 汕尾旅游火爆出圈 “跳岛游”等项目备受热捧
2024年国庆期间,汕尾市接待游客总数达41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56%。这座被誉为“千岛之城”的滨海城市,凭借其独特的“跳岛游”项目、丰富的海上运动和精彩的沙滩湖畔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向大海出发:打造“跳岛游”蓝色文旅IP
10月1日,汕尾市举办了“向大海出发 遇见好玩汕尾”国庆黄金周文旅系列活动暨重点文旅项目启动仪式,全面打响“跳岛游”海洋文旅品牌。汕尾市蓝海豚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中青透露,“蓝海豚6”是一艘高速双体船A类客船,可以搭载85名乘客和最多6名船员。该船的顺利启航,标志着汕尾市“跳岛游”海洋文旅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10月4日,“蓝海豚6号”首开“海港文旅码头——龟龄岛”旅游线;10月5日,“博芮1号”“紫元元1号”首开“海港文旅码头——江牡岛”旅游线;10月6日,海洋工程船首开“中广核码头——‘伏羲一號’風漁平台”体验线,首次开通的三条海上旅游线,为市民游客带来多元化的“跳岛游”沉浸式新体验。
在江牡岛附近的国泰海洋牧场养殖平台,游客不仅可以了解海洋养殖与保护知识,了解深海鱼经济价值和海洋牧场的巨大商机,还可以亲身体验捕捞的乐趣,海鱺鱼、石斑鱼、金鯧鱼、小青龙虾等高端优质海产品让游客大开眼界。
“登伏羲一號巡遊牧場看風電”体验活动生动展现了“海上生绿电,水下鱼满仓”的蓝色科技。当日开通的2个海洋工程船体验航班,运载游客登上“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台,游览中广核海上实验室、海上風漁融合網箱平台,现场观看深海大龙虾的养殖流程,游览气势磅礴的海上风电场,了解汕尾海洋工程的情况,现场感受汕尾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抗台型風漁融合網箱平台,“伏羲一號”投运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到5400万元。投产3年后,汕尾市将形成“海上風電+深海養殖+生態增益+休閒旅遊”的風漁融合示範集群。投产5年后,汕尾風漁融合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園區将形成完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预计综合年产值达到百亿元,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随浪花奔跑:海上运动演绎“速度与激情”
浪花中穿梭的摩托艇、水中疾驰的动力冲浪板、炫酷动感的帆船表演……国庆期间,一系列的海上运动在汕尾市城区品清湖接连上演,每一片翻腾的浪花都在演绎速度与激情。汕尾红海湾的遮浪半岛素有“粤东麒麟角”之称,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海浪条件,极为适合帆船、帆板运动,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举办帆船比赛,随后又陆续举办了十几次大型海上项目比赛,其中,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海上项目的分赛区也在这里举行,并产生了14枚金牌。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帆船项目将在汕尾红海湾举行,这对汕尾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点燃“消费引擎”:让“城市流量”变“经济留量”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汕尾各县(市、区)在国庆期间积极开展了各类活动,文旅市场遍地开花。碣石玄武山旅游区举办了“非遗+旅游”“玄武之夜”等系列节目展演活动,通过组织“五色狮”、正字戏等非遗节目,设立文创产品市集、地方特色小吃专区,展示以非遗元素、地方文化为灵感的创意产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金厢银滩、上海外滩旅游区、海纳金滩民宿小镇等景点同样火爆出圈,游客在沙滩上漫步观海,各有所乐。具有海丰特色的麒麟舞、罗山拳、黄羌客家山歌、海丰歌谣、西秦戏、白字戏等非遗项目和本地特色文化习俗表演也在国庆假期“圈粉”无数。
接下来,汕尾将积极挖掘本土特色文旅资源,凝心聚力规范旅游市场,让文旅市场“流量”旺起来,旅游体验“质量”提起来,奋力打造全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