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将破1760亿,张江药企加速布局
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将破1760亿,张江药企加速布局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近年来,张江药企在该领域动作频频,从生物制剂到免疫抑制剂,再到细胞疗法,不断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被分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中,SLE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且往往会因为其本身和使用的治疗方法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SLE可累及全身多器官,临床症状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皮肤症状、心脏症状、肺脏症状、肾脏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目前,SLE尚无根治手段,只能通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抗磷脂抗体或抗环肽类抗体监测等方式进行控制和改善。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下简称“自免”)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机体对外来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结果通常是抗原的清除,而对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时,自身的细胞或组织不易被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完全清除而是不断地受攻击,结果使机体进入疾病状态。
自免疾病主要包括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SSc)、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s)等。除SLE外,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自免疾病。
张江药企在自免领域的最新进展
自免是一个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疾病类型。因此,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以及提升其生活质量的药企们也深度挖掘自免这一疾病领域。作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重镇的张江近来在自免领域动作不断:
- 恩沐生物与葛兰素史克达成三抗自免新药收购协议:恩沐生物与葛兰素史克就一款三抗自免新药达成收购协议。葛兰素史克将以3亿美元的预付款从恩沐生物收购CMG1A46的全部全球权利,恩沐生物还将获得最高5.5亿美元的相关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
CMG1A46是以CD3、CD19和CD20为靶点的T细胞Engager三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多种耐药和复发的B细胞血液肿瘤。该产品对CD19和CD20阳性B细胞具有高亲和力,对CD3具有低亲和力,可以降低TCE通常相关的毒性。
- 强生尼卡利单抗注射液拟纳入优先审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强生尼卡利单抗注射液拟被纳入优先审评,适用于治疗自身抗体阳性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大于12岁)。
尼卡利单抗是一种FcRn抗体,以高亲和力结合来阻断FcRn并降低循环免疫球蛋白G抗体水平(包括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保持免疫功能而不引起广泛的免疫抑制。
- 多家企业展示自免药物临床试验进展:在11月14日至19日举办的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上,西比曼生物以专题报告形式发表了C-CAR168的临床前研究数据,恒瑞医药以口头报告形式展示了夫那奇珠单抗(SHR-1314)II期剂量探索研究结果;翰森制药则展示了伊奈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C-CAR168是一种新型靶向CD20和B细胞成熟抗原的双特异性自体CAR-T疗法,旨在治疗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夫那奇珠单抗是一种具有独特创新结合表位的人源化IgG1抗IL-17单克隆抗体药物,可通过特异结合IL-17从而抑制下游趋化因子配体1的产生,达到阻断炎性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伊奈利珠单抗是一种针对CD19的B细胞耗竭抗体,适用于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成人患者。
- 三生国健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受理:11月18日,三生国健单抗注射液608的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在608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中,所有主要疗效终点、关键次要疗效终点和所有次要疗效终点均成功达到。
608是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的重组抗IL-17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结合人IL-17A,中和IL-17A的活性,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进而发挥抑制IL-17A生物学活性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治疗银屑病的效果。
自免药物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60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6%。其中,中国自免药物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近250亿美元,较2020年实现十倍增长,是全球自免药物的重要增量来源。
自免药物市场是全球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药品市场,但相比肿瘤市场“白热化竞争”的局面,自免药物市场还有待开发,国内的自免药物市场更是几乎尚未打开,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的自免药物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传统抗炎治疗为主。以糖皮质激素为例,SLE患者中糖皮质激素产生相关不良反应超过30%,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仅可导致骨质疏松、二型糖尿病等问题,还会大幅增加感染风险,而感染正是此类SLE患者长期生存率不高的首要原因。
目前,自免领域涌现的创新药正在转向创新靶向制剂,包括抗TNF(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抗IL(白介素)制剂和JAK(Janus激酶)抑制剂等。
TNF制剂
TNF制剂的靶点包括促炎细胞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等。复宏汉霖阿达木单抗(商品名:汉达远®)、君实生物阿达木单抗(商品名:君迈康®)、强生英夫利昔单抗(商品名:类克®)等靶向TNF-α或TNF-α融合蛋白的TNF制剂均已在国内获批上市,罗氏RVT-3101、赛诺菲TEV-48574、辉瑞PF-07261271等靶向TL1A这一更为前沿靶点的TNF制剂进展则从临床前到III期临床试验各不相同。
IL制剂
IL制剂的靶点包括IL-17、IL-12/IL-23、IL-2、IL-6等,且均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靶向IL-17的诺华司库奇尤单抗(商品名:可善挺®)、礼来依奇珠单抗(商品名:拓咨®)、恒瑞医药夫那奇珠单抗(商品名:安达静®)以及靶向IL-12/IL-23的强生乌司奴单抗(商品名:喜达诺®)均已在国内获批上市。
JAK抑制剂
JAK抑制剂的靶点包括JAK1、JAK2、JAK、TYK2等。目前,全球约有15款JAK抑制剂获批上市。靶向JAK1的迪哲医药戈利昔替尼(商品名:高瑞哲®)、靶向JAK1/2的诺华磷酸芦可替尼(商品名:捷恪卫®)、靶向JAK3的辉瑞甲苯磺酸利特昔替尼(商品名:乐复诺®)均已在国内获批上市。
全球自免药物(部分)获批时间梳理(图片来源:药研网)
当前,JAK与IL正在逐渐取代TNF-α成为新一代自免药品布局的热门靶点,而作为更为前沿的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也在蓄势待发,国内药企,尤其是张江药企在这一领域储备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线。
虽然SLE的致病机理尚未被破解,但可以确定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是发病的关键一环,只要能够清除这些致病的B细胞,SLE就离被真正战胜更近一步。宜明昂科项目管理及临床前VP郑茜博士表示:“这是目前唯一被临床证实比较有希望的方向。”
10月24日,宜明昂科自主研发的CD47/CD20双靶点大分子药物阿沐瑞芙普a(IMM0306)针对中重度SLE的Ib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并成为SLE适应症中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双靶点大分子药物。
在淋巴瘤I期临床试验中,IMM0306显示出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和强大的B细胞清除作用;在SLE病人外周血B细胞清除实验中,IMM0306也显示出比CD20抗体更为强效的B细胞清除作用。
同样原本被开发用作肿瘤治疗的CAR-T细胞疗法也在自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今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开展国内首例应用自体CD19靶向CAR-T细胞疗法难治性SLE的临床试验,接受治疗的20名难治性SLE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并停用了激素及所有免疫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在SSc、IIMs等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中同样具有潜力,CAR-T细胞疗法可以通过深度消耗B细胞,包括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实现所谓的“免疫重置”。
如今,国内已有6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且均为自体CAR-T,其中3款来自张江药企:
- 2021年6月,复星医药与Kite Pharma合作引进了国内首个获批的CAR-T产品阿基仑赛(商品名:奕凯达®),阿基仑赛靶向CD19,目前已在国内获批开展第三项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 2021年9月,药明巨诺自主开发的靶向CD19的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商品名:倍诺达®)获批上市,并于今年8月获批第三项适应症,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三项适应症的CAR-T产品;
- 2023年6月,驯鹿生物伊基奥仑赛(商品名:福可苏®)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全人源BCMA的CAR-T产品,今年10月,首例接受伊基奥仑赛治疗的患者完成出院后第一个月随访,治疗效果明显。
此外,在2024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国际峰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邦耀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刘明耀教授介绍了邦耀生物在CAR-T细胞疗法领域的成果:邦耀生物打造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平台Quikin CAR-T,可以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基因敲除和CAR元件的定点稳定整合;创新性地将CAR-T定点整合到PD-1位点,相当于把PD-1、CAR-T联用,实现了疗效“最优最好”;异体通用CAR-T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是第六代,在临床试验中将一例硬皮病患者体内致病B细胞完全清除,打开了治疗自免疾病的大门。
国内自免药物市场未能完全打开的原因分析
国内自免药物市场未能完全打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 研发难度高、审批流程长导致的上市产品数量有限;
- 药品价格高昂、患者支付能力有限、医保纳入产品较少导致的临床需求受限;
- 自免药物教育与推广不足导致的大部分医患并不知晓自免药物等。
不过,近年来,国内药企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创新药持续开展临床试验和商业应用,以及临床需求增加、相关政策支持等利好趋势,都在帮助更多的自免药物走向市场。并走进大众视野当中。
自免药物最为前沿的CGT治疗产业也在技术、政策、市场三方驱动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张江汇聚了CGT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上百家,是国内细胞、基因领域集中度、显示度、成果产出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未来也将持续为自免患者带来更多、更新、更具可及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