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后,龙泉驿区如何持续发力?
成都大运会后,龙泉驿区如何持续发力?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龙泉驿区留下了世界级的体育场馆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更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运会后,龙泉驿区如何持续发力,将“大运红利”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大运会带来的机遇
大运会的举办,为龙泉驿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开幕式举办地,龙泉驿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成为成都新的城市地标。这座可容纳4万人的大型甲级体育场,不仅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更入选全国40个新地标,成为展示成都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大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还带动了龙泉驿区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区域内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城市功能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大运会期间,东安湖体育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大运会带来的发展机遇,龙泉驿区没有止步于硬件设施的建设,而是主动作为、提前谋划,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龙泉驿区深入推进“两项”改革,调减镇(乡)和村的数量,提升城市化率。同时,建立规划编制管理分片下沉机制,实现片区、村(社区)规划全覆盖。在规划编制方面,出台《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导则》,创新实施组团开发,构建“一轴一带四组团多场景”的城市发展格局。
在产业发展方面,龙泉驿区积极探索“演艺+”模式,将东安湖体育公园打造成为演艺新地标。通过制定《东安湖体育公园场馆综合利用十年行动计划》,引入华润文体等知名央企参与场馆运营,构建“片区综合开发+场馆配建+委托运营”的整体合作模式。同时,出台多项政策激励措施,吸引14家文体娱公司落地注册,为演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龙泉驿区充分利用大运会场馆资源,大力发展文体旅商融合产业。一方面,通过举办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吸引人流聚集;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特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消费升级。
据统计,自大运会结束至今400多天时间里,东安湖体育公园平均每8天就举办一场万人演唱会,累计吸引观众约13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8.87亿元,带动住宿、旅游等消费60亿元。同时,龙泉驿区还成功引进蜀渝文化、疆音文化等多家文化企业,培育“仙人掌音乐节”等本土品牌,进一步丰富了演艺产品供给。
在旅游方面,龙泉驿区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策划打造文化感知游、生态休闲游、体育运动游、音乐演艺游4大旅游主题和20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推出《龙泉驿区消费地图》,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消费指南。据统计,2024年国庆期间,龙泉驿区共接待游客157.23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267.40万元,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潜力。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龙泉驿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持续优化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龙泉驿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居民幸福感,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大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其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红利仍在持续释放。龙泉驿区正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运作为抓手,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