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肝炎日:我国四分之一人群受肝脏疾病困扰,社区筛查助力肝癌早诊早治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6: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肝炎日:我国四分之一人群受肝脏疾病困扰,社区筛查助力肝癌早诊早治

肝脏疾病和肝癌是严重的健康威胁,如何有效降低肝癌疾病负担,仍是我国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防控亟待解决的问题。

肝脏被称为“最沉默的器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对肝脏带来伤害和负担,引发肝炎、肝硬化等,更有可能导致肝癌发生。今天是世界肝炎日。由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科普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传出消息:我国是全球肝病负担较重的国家,超过25%的国人受肝脏疾病困扰。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专家提出,肝炎到肝癌只需三步,即“肝炎-肝硬化-肝癌”,倘若治疗不及时或管理不善,肝炎也很容易被“拖”成肝癌。

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2022年肝癌新发患者为36.77万例,居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人数31.65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常务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表示:“就上海地区来看,肝癌发病率位列前十,死亡率排名第四,是严重的健康威胁。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肝癌的起病隐匿,加之人们对定期筛查的重视不够,早期诊断率低,70%-80%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治疗棘手、生活质量差,五年生存率仅为12.1%。如何有效降低我国肝癌疾病负担,仍是我国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防控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是实现提升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这一目标的工作重。

早筛早诊是肝癌的关键防线。对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筛查的前提。专家进一步解释,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高危人群主要是年龄大于40 岁的男性。

据悉,我国肝癌筛查工作最早从2006年开始,然而相比其他更为成熟的癌种,人群覆盖率相对较低,仍处于持续探索中。此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携手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健康上海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并启动了针对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常见癌症的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工作。

专家提出,肝癌高危人群应至少每隔6个月通过甲胎蛋白检查、肝脏超声检查进行一次筛查。除了提升高危人群主动定期筛查的意识外,也需要医疗机构健全筛查服务管理体系,做好长期监测随访。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徐汇区积极践行健康上海行动,推动肝脏肿瘤的全程管理和早筛早诊。此次启动的“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科普活动”,由徐汇区斜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徐汇区卫健委主任周密表示,未来社区作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前沿阵地,可提升居民对肝癌和筛查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及时发现肝癌高危人群。社区还可为居民提供就近的筛查服务,帮助提升了筛查的便利性和效率,为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提供坚实基础。”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启动建设单位之一,肩负推动肿瘤疾病精准诊疗的重任。此前已携手医联体肿瘤专科联盟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全程管理、联动诊疗”的复旦中山肿瘤防治网,通过大众疾病教育、肝癌早筛技术转化、上海筛查模式探索、推动肝癌筛查政策出台,早日实现‘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