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魏晋至唐:中国古代壁画“飞天”形象的演变与创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1: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魏晋至唐:中国古代壁画“飞天”形象的演变与创新

“飞天”作为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重要艺术形象,其演变历程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印度佛教艺术的源头,到中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再到最终形成独特的中国式“飞天”形象,这一过程跨越了数千年。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飞天”在中国古代壁画中的演变历程,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飞天”形式的产生

“飞天”这种艺术形象是随着佛教思想的发展而产生的。印度佛教的创作起始于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孔雀王朝时期。

阿育王特别信奉佛教,还大力去推广它呢。除了佛教的那些经典之外,他还创作了好多以佛教当作主题的雕塑啦、建筑之类的东西。
从早王朝一直到贵霜王朝,接着到笈多王朝那段时间,石刻图像有了更深入的拓展与进步,它所表达的内涵也渐渐变得更丰富了。“飞天”呢,是为了烘托菩萨以及那些重要徒弟才出现的。
“飞天”这一艺术形式呢,先后在三个佛教场所被找到,分别是巴尔胡特、瑞典桑奇和阿玛拉瓦提。在巴尔胡特宝塔的遗迹里,有一块红色的沙岩,那是一座 1 世纪初期的佛像,上面画着佛祖在道利天给母亲教化的情景。

整幅壁画被分成左右两部分啦,靠着一条宝台阶隔开的哟。右边的“飞天”呢,手里拿着一条绸带,低头往下看呢,脸部的轮廓比较简单,肢体也短短的,压根看不出后期那种明显的男女之分,穿的是印度风格的衣服哟。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在这个时间段,“飞天”的这种意象跟我们都清楚的敦煌里的“飞天”差得挺远的,它属于一种从外面传进来的艺术意象。

“飞天”形式的初期阶段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呀,“飞天”的艺术形象一直在不停地变化呢。佛教从印度发源以后,南传佛教就从斯里兰卡往东南亚那边传播啦。

北传佛教是从克什米尔和白沙瓦开始的,接着经过大月氏、康居、大夏、安息等地,一路传到阗、龟兹和高昌那一带,之后顺着丝绸之路,向中原广袤的地域进行扩张。
龟兹、于阗还有高昌,曾经在佛教交流方面特别重要。在龟兹那地方,有克孜尔、库木吐拉、森木塞姆、尕哈、玛扎伯哈以及托乎拉克埃肯等 6 个大型石窟,还有它们周围的小型石窟群呢。洞窟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全是“飞天”的图案。
新疆龟兹石窟“飞天”的艺术形态有这些特点(图 1):①“飞天”的四肢比较粗,有雄性化的样子,具备那种典型的印度犍陀罗式的形体特点。

②人物造型运用铁线皴擦,线条又粗又硬且紧凑,衣纹的表达较为厚实。③那角色在空气中的动作显得比较生硬,身体弯曲的地方没那么多美感,多数都是“L”形的,双腿交叉着。
④用赭红色或黑色线条单纯地画出脸部轮廓,在脸部处理上更注重色彩扩散和凹凸感觉。⑤服装较为简洁,上半身有少量束带外露,下半身要么光着要么穿裙子。

“飞天”形式的嬗变期

“飞天”形态演变的呈现,起始于敦煌的魏晋南北朝壁画。在咱中国的历史当中,那是一个特别混乱的时期,同时也是多民族交往最为活跃的时期;

各种思潮发展得很旺盛呢,从思想观念这方面来讲呀,主要表现为儒家的传统慢慢变弱啦,玄学开始兴起啦,佛教传入进来啦,道教也兴盛起来啦,还有波斯和希腊文明掺和进来啦。
佛教属于外来的宗教,它得在它信仰的那个范围里搞一系列改革,这样才能更快地融入中原的社会体制,争取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在佛教的绘画艺术里,“飞天”之前的那个形体呢,有着很明显的印度犍陀罗式的形体样子,跟中原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可大了,为了能把教义传播出去,把信徒吸引过来,这个形体发生变化是很有必要的呀。

在这个时候呀,当地的道教呢,给“飞天”这一形象的重新塑造,提供了好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呢。
两汉那时候呀,人们特别渴望成仙,这种渴望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呢。在画像石啦、画像砖啦、墓葬壁画呀还有祭器当中,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神仙仙兽图像呢。而在这些图像里头呀,最常见的就是“羽人”啦。
在敦煌莫高窟呀,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莫高窟里头,出现了好多不同形式的“飞天”图像呢。在敦煌的“飞天”里呀,还存在好多西方绘画的要素呢,就像用那种粗糙的线条把人物的轮廓勾勒出来,还用赭红色的晕圈去渲染凹处的“凹凸法”(图 2)。

敦煌北朝时期的“飞天”呀,一开始体型是粗壮又短小的,后来就变纤瘦啦。它身上穿的绫罗绸缎呢,注重的是线条得平滑,借着夸张的艺术手法,把它展现得更伸展啦(图 3)。

敦煌的“飞天”壁画,借鉴了好多道家“羽人”的模样呢。“飞天”在天空中绕着圈飞呀飞,有的骑着“仙兽”,像凤凰啦、蛟龙啦之类的。还有的穿着汉族的长袍,头上戴着高高的冠,头上还盘着漂亮的发髻,身子也变得越来越细啦。
从这一历史阶段“飞天”的造型变化来看,我们能看出中原人在吸收、学习以及再创新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察觉到西域美术元素的变化。

“飞天”形式的成熟期

唐朝那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王朝呀,在文化、政治、经济还有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呢,是中国古代最兴盛的时期嘞,同时也是当时最强悍的国家哟。

从时代层面来讲,唐朝能分成初唐、中唐以及晚唐这三个阶段。唐朝初期和中期是整个朝代政治最为开明、经济最为发达的时候,其文化影响力扩散到了周边的各个国家,促使很多来自西方的商人、工匠、僧人、画家等这类群体抵达了敦煌。
唐代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飞天”在世间很流行,在敦煌历代的绘画作品里,《阿弥陀佛经变》《药师经变》《弥勒经变》《法华经变》《报恩经变》等是数量最多、最重要的内容啦。
敦煌壁画里的《经变》画呀,主要都集中在唐朝、五代以及宋代呢。唐朝那会儿佛教的净土思想那可是特别兴盛,像反映西天佛国那种主题的《观无量寿经变》和《阿弥陀佛经变》,那可是唐朝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重要部分哦。

比如说在 172 窟呀,那石窟的主要部分是《观无量寿经变》呢,整个壁画是对称布局的哦,中间有一尊阿弥陀,两边呢,有差不多两名的观音和大势至。
以主菩萨作主体,上方有顶华盖,后面有座雄伟殿宇,能起到稳固效果,把观赏者视线吸引过来。四周点缀着好多纹饰,像流水啦、莲花啦、伎乐节啦、往生历程啦之类的。
画家用那巨大的画幅,描绘得细致到了极致,色彩庄严典雅,呈现出了一幅宛如人间仙境般的美景。这些壁画不仅体积大得很,还使用了好多珍稀的矿石颜料呢,像石青和石绿之类的。在美术方面的投入,在以往的各个时代那都是独一无二的呀。

②把重点放在线和线的关系上。线描又叫“线”,是中国传统绘画里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它借助线条这种艺术形态,把要表达的复杂自然景物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然后用线提炼出组成作品的形状要素,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压缩作品中的意象。
敦煌壁画里“飞天”人物形象的描绘呀,主要有铁线描、高古游丝描、柳叶描之类的好多形态呢。用粗细线条弯弯曲曲的,有的笔画特别刚劲,有的又很有变幻,把“飞天”人物那种飘逸的感觉和体态的柔和,展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前期的“飞天”和“铁线描”比较厚重,可到了成熟时期,“飞天”造型就更注重线条的柔韧与轻巧啦,还会突出人体的美丽曲线呢,能呈现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那种美学效果(图 4)。

③“飞天”是以歌舞相融的那种形态。在敦煌壁画里呀,有舞就必定有乐,这可是一大特色呢。它属于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呀,动态性特别强,尽管画里的角色都固定住了,可在观看者的想象里,它可不是静态的艺术意象啦。
敦煌壁画呀,借着原始的“飞天”这个东西呢,增添了好多舞蹈活动嘞。就像“飞天”那样撒下香花,也跟“伎乐天”似的在亭榭之间拨弄琴弦,表演各种舞姿,把整个画面弄得可热闹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呢。

敦煌的好多绘画作品里都能瞧见好多歌舞的场面,这跟开放的国家政策以及丰富的精神生活有关系。唐朝和西方那些国家的交流特别密切,好多西方舞蹈都被引进到中原啦。
敦煌第 220 窟的“胡旋舞”把这给深入复原啦(图五),那两个“伎乐天”呀,各自站在一块圆形舞席上呢,身上穿着轻纱做的长裙,手里握着一根丝带,不停扭动着腰肢,身子也跟着转呀转的。

“胡旋舞”在唐朝那异国之风可劲地流行呢,它那种欢乐、活泼、奔放的精神样儿,也把敦煌的壁画给影响啦,让这时候的敦煌“飞天”既有着宗教神明的高高在上,又有着世俗生活的暖暖情意。
到这儿呢,敦煌的“飞天”这种来自外国的文化和美术符号,被完整地吸收、转变、创新和提升啦,最终就形成了中国华夏特有的审美标志。

“飞天”形式的晚期

“飞天”这种艺术形态在五国时期的后期一直延续到了宋、辽、元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原政权对西部的掌控力度变弱了,吐蕃对西藏进行侵略,这都给佛教开洞造像项目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一直能存在着,还得到了敦煌当地的士族以及于阗王、回鹘可汗等这些政权的支持呢。五代时期的“飞天”壁画大体上延续了唐朝的风格,压根儿就没有啥新的表现样子,颜色也变淡啦。
以那种大型石窟当作主要的传播媒介的壁画,也慢慢朝着寺庙这个方向转变啦。就好比五代大云禅院里画的“飞天”(图 6),它的造型是用平滑的那种高古纤描来勾勒线条的,只是在周围的云朵上稍微点了点颜色,为的就是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呢。

到了宋辽元那时候呀,再也没有新的洞穴要去花费精力啦,只是在前辈留下来的洞穴里添了一点儿绘画。后面的“飞天”在技法方面变得更粗犷了,颜色也更灰暗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装饰图案也慢慢从壁画上给擦掉啦。

“飞天”形式的历史分期

“飞天”在咱中国古典绘画里是一种主要的美术表现形式呢,在敦煌莫高窟那可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哟。莫高窟的壁画从十六国时代的北凉开始,一直历经了十个王朝呢,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元这些朝代。
虽然“飞天”这个形象在全国各个洞窟都有分布,不过莫高窟呢,不仅“飞天”形象的数量在全国是最多的,还把数千年来“飞天”形象演变的整个情况都展现得特别清楚。

虽然每个人对于“飞天”艺术形态的划分有着不一样的观点,不过大体上,“飞天”这一艺术形态从产生到引进,再到发展、兴盛以及衰落的过程是能够被看到的。
在这艺术形态的背后,有两大古代文化相互交融,还有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们友好互动且相互宽容,给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留下了绚烂且美丽的一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