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对比艺术:从《秋天的怀念》看写作技巧
史铁生的对比艺术:从《秋天的怀念》看写作技巧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母亲对瘫痪儿子的无私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史铁生独特的写作技巧,更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对比手法的绝佳范例。
《秋天的怀念》:一个关于母爱与生命的故事
《秋天的怀念》写于1981年,当时史铁生30岁。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如何忍着病痛的折磨,给予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的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更在于她对儿子精神世界的关注。她试图通过带儿子去看菊花等方式,帮助儿子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然而,母亲最终因病离世,未能实现这个心愿。文章通过“我”与妹妹在秋天重游北海公园,观赏菊花,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对比手法:情感表达的利器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使文章情感层次丰富,感染力极强。
情绪对比:文章开头描写“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种绝望与无助的情绪与母亲的冷静和忍耐形成鲜明对比。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没有责怪,没有抱怨,而是选择默默承受。
态度对比:母亲对“我”的态度也形成了对比。起初,她只是默默忍受,后来则开始主动出击,试图改变儿子的状态。“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走走。”这句话反复出现,体现了母亲从忍耐到主动转变的过程。
病情对比:“我”与母亲的病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母亲为了不让“我”担心,一直隐瞒自己的病情,这种无私的爱令人动容。
景色对比:文章中两次提到秋天的景色,但情感氛围却大不同。第一次是“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第二次则是“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对比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通过两个相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的比较,来突出差异,增强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对比手法可以:
增强感染力:通过对比,可以更直观地展现人物性格、情感变化或事件发展,使读者产生共鸣。
突出主题:对比可以帮助作者更清晰地表达文章主旨,使主题更加鲜明。
丰富层次:对比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使内容更加立体。
深化意境:通过对比,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意境,使文章更具诗意。
在运用对比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比要自然:对比应该是情节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生硬的拼凑。
对比要适度:过度使用对比会显得刻意,反而削弱了表达效果。
对比要服务于主题:所有的对比都应该围绕文章主旨展开,避免无关的对比。
对比要突出差异:对比的关键在于突出差异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比双方的特点。
学习对比手法的意义
对比手法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运用对比手法,我们可以:
提高观察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对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增强表达能力:掌握对比手法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提升作品感染力:运用对比可以使作品更有层次,更具感染力。
深化主题思考: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主题。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生命的坚韧。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更是对生活、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比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