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专家教你缓解肩周炎
针灸专家教你缓解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或“五十肩”,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其特点是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起病期、冻结期和解冻期。据统计,该病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8%,且随着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已被证实是缓解肩周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缓解疼痛和炎症。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尤其适合希望采用非药物治疗的患者。
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通法”,包括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
微通法:毫针刺法
取穴:条口、听宫
操作方法:取患侧条口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深刺,可直透承山,每日1次。因劳损导致症状加重者,加刺健侧相对应痛点。
温通法
火针:适用于局部组织粘连等症情顽固者。取穴为阿是穴(痛点或肌肉僵硬处)、膏肓。将针刺部位常规消毒,用直径0.5mm、长2寸的钨锰合金针,置酒精灯上,将针身的前中段烧透至白,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达肌腱与骨结合部,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在每平方厘米病灶上,散刺2~6针,每周治疗2次。
艾灸:适用于肩周炎顽固患者。取穴为关元,灸30分钟,每日1次。
强通法
以拔罐法为主,适用于兼有风寒湿外感患者。取穴为大椎、阿是穴。在针刺前根据穴位选用适当大小的火罐,当拔罐部位皮肤呈现紫红色或拔至10分钟时起罐,每日1次。
关键穴位解析
阳陵泉: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具体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针刺时让病人咳嗽几声,同时活动患部,是取效的关键。
条口:虽然胃经不到肩部,但临床证实对肩周炎有效。具体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临床研究数据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80例肩周炎患者,1~4周后,治愈者76例,占95%。显效者5例,占5%。无效者0例,总有效率为100%。
另一项研究采用浮针配合被动牵引和主动牵引,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缓解,运动功能改善,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0.9%。
专家建议
高树中老师强调,针灸治疗肩周炎不可执穴以愈病,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穴位。除了上述提到的穴位,还有肩井、天枢、曲池、太渊、外关等穴位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但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进行必要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如主动做前、后、左、右的病侧上肢摆动,但切记应以主动功能锻炼为主。
此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肩部受凉;定期进行肩部锻炼,如太极、八段锦等;改善姿势,减少长时间重复性劳动,这些都有助于预防肩周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