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与杭州:从诗词到苏堤,一段流传千年的城市情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27: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与杭州:从诗词到苏堤,一段流传千年的城市情缘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绝美风光,更将杭州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完美融合。这位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他笔下的杭州,不仅是山水之美,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01

苏轼眼中的杭州之美

苏轼两度任职杭州,第一次为通判(1071-1074),第二次为知州(1089-1091)。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不仅留下了300多首关于杭州的诗词,更将自己对杭州的深情厚谊融入每一句诗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生动描绘了杭州夏日的暴雨景象。苏轼用“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密布,用“白雨跳珠”形容雨点打在船上的景象,最后以“水如天”收尾,展现了雨后西湖的宁静与广阔。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赠刘景文》则展现了杭州秋冬之交的景色。苏轼以荷叶和菊花象征君子品格,以橙黄橘绿描绘丰收的季节,展现了杭州四季分明的自然之美。

02

苏轼与杭州的相互成就

苏轼不仅用诗词赞美杭州,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善了杭州的生态环境。他最著名的政绩莫过于疏浚西湖和修筑苏堤。

在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发现西湖已经严重淤塞,于是上书朝廷,提出全面修浚、开发西湖的具体方案。他亲自指挥疏浚工程,将挖出的葑泥筑成长堤,这就是今天的苏堤。苏堤不仅解决了西湖的淤塞问题,更将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南宋时,“苏堤春晓”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成为杭州的标志性景观。

除了西湖,苏轼还关注杭州的水利设施。他在第一次任职期间,协助知州陈襄修浚了李泌六井和沈公井等水利系统,解决了杭州城的饮水问题。第二次任职时,他又对这些设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

03

苏轼精神在杭州的延续

苏轼离开杭州后,杭州人始终没有忘记这位为城市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市长”。南宋时,杭州就建有“三贤堂”纪念白居易、林逋与苏轼。明代又在孤山南麓建五贤祠。清代嘉庆年间,专门修建了苏文忠公祠。2005年,杭州复建白苏二公祠,以纪念白居易和苏轼这两位西湖功臣。

杭州的许多地名和建筑都与苏轼有关,如东坡路、东坡剧院、学士路、学士桥等。杭州还保存着许多与苏轼相关的史迹,如宝成院赏牡丹诗石刻、大麦岭石刻、苏轼书陶渊明诗六首石刻等。

近年来,杭州以传承弘扬“宋韵文化”为契机,推动苏东坡文化回归日常。2021年12月,首届中国(杭州)苏东坡文化旅游节开幕,杭州携手眉山、惠州、儋州、黄冈、湖州、苏州六座城市共同成立中国苏东坡品牌文化联盟。2022年7月,第二届中国(杭州)苏东坡文化旅游节开幕,进一步推动了苏轼文化的传播。

苏轼笔下的杭州之美,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他用诗词赞美杭州,用行动改善杭州,他的精神也深深融入了杭州的城市性格。正如后人所评价的:“杭州若无白与苏,风光一半减西湖。”苏轼与杭州,彼此成就,相互辉映,共同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