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为左宗棠筹借巨款,助力收复新疆开创外债先例
胡雪岩为左宗棠筹借巨款,助力收复新疆开创外债先例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合作堪称晚清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在洋务运动期间,胡雪岩通过向洋行借款,为左宗棠筹集粮饷和武器,助力其收复新疆,稳定了西北局势。这一合作不仅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也为大清朝争取了更多的生存时间。尽管他们的努力未能阻止清朝的衰败,但这段历史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背景与动机
1864年6月,新疆动乱在库车爆发,并迅速扩散至全疆。中亚浩罕汗国封建主阿古柏借此机会,带兵杀入南疆,窃占喀什噶尔,并迅速攻占南疆西四城。其后,他又出兵占领乌鲁木齐、玛纳斯、哈密和吐鲁番,窃据整个新疆。阿古柏窃据我国神圣领土,英、俄两大殖民国家不仅不帮助中国平乱,反而趁火打劫,争相扶持阿古柏。其中,英国更是直接和阿古柏签订《英阿条约》,为阿古柏匪军配备了大量洋枪洋炮。
就在这紧急关头,民族英雄左宗棠挺身而出。同治五年(1866)秋季,左宗棠膺任陕甘总督,负责镇压西北民族起义和新疆内乱。他先是以雷霆之势,铲除了白彦虎叛军。随后他秣马厉兵,准备带领他的湖湘子弟,越过玉门关,平定叛匪,让广袤的西域重回华夏版图。
但是要远征新疆,粮饷和军火是个大问题。太平天国以前,清朝大军出征,都是由户部从国库中调取银两,并派钦差大臣监督银两的使用。但是太平天国以后,清朝国库已然被长期的战乱所耗尽,如今连一块铜板也拨发不出。因此,左宗棠只好求助于中央以及东南诸省的封疆大吏,让他们帮忙缓解粮饷的燃眉之急。
但到了1874年,国外局势再次发生大变。日本于当年春季突袭中国台湾,李鸿章等人认为,新疆地处偏远,不如东南沿海重要,应弃“塞防”而兴“海防”。若在“塞防”方面花费太多银两,东南到东北的沿海地区,均将大门洞开。
左宗棠明白,东南诸省如今已指望不上。为今之计,只能借助外债,向资金雄厚的外国银行借款。但是在当时,西方诸殖民国家早已获悉,清朝的国库已经完全枯竭,他们根本不相信满清政府具有还款能力。因此,借款之事变得难上加难。
为了顺利筹集到出征所需的款项,左宗棠想到了自己的钱袋子——一代商圣胡雪岩。
合作细节与贡献
胡雪岩的大名叫胡光墉,雪岩是他的字。他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根据史学家估计,胡雪岩的身家大约价值2000万两白银。按照购买力推算,相当于今天40亿人民币。因此,胡雪岩完全称得上“富可敌国”。太平天国起义后期,胡雪岩搭上了左宗棠这条线,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
早在1866年,胡雪岩就以采办军火为名,和外国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时,胡雪岩找到英国渣打银行在中国的负责人——史密斯经理,想找他商量贷款之事。然而胡雪岩和史密斯只有一面之缘,如果一开口就是笔大数目,恐怕对方肯定不会应允。
于是胡雪岩再次拜访史密斯时,只向他筹借了1000两白银。如此小的一笔数目,史密斯很快就应允了。数日后,胡雪岩命人将这笔借款如数奉还。又过了几天,胡雪岩再次向史密斯借2000两银子。有了上次的经历,史密斯爽快应允。到了还款日,胡雪岩再次连本带利还给了史密斯。
之后,胡雪岩多次向史密斯借款,数额也越来越大,但还款时必定本息全额奉上,从未拖欠。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做生意,讲的就是信用和实力。胡雪岩有信用、有实力,其作为很合崇尚契约精神的西方人的胃口。因此相比于反复无常的清廷,西方银行家反而更相信胡雪岩。
1867年、1868年,胡雪岩分别成功向英国银行筹借了120万、100万两白银,开了举借外债的一个先例,并顺利帮助左宗棠平定了捻军。而这一次,左宗棠所率大军达到6万人之巨,所需粮草、枪炮也远多于昔日。而借款难度,自然非镇压捻军起义可比。
为了筹办这笔借款,胡雪岩决定豁出自己全部身家。他与洋人商定:“与洋商各议罚银十五万两,三个月内开票不到,则罚银归胡光墉承认。如三个月洋款不交,则罚银归汇丰银行承认。”也就是说,胡雪岩以自己家产作为担保,不计个人得失,想方设法,保证西征所需,完全将国家大事视为己任。就这样,胡雪岩分次与洋商商议借银120万两、200万两、300万两、500万两。
在借款时,左宗棠还授意胡雪岩,尽量向英国人借款,而且利息越高越好。而最后,胡雪岩果然选择了利息最高的借款。根据档案揭秘,仅在1880年,左宗棠西征银销案中,就支付了428万两,而其余四笔的利息接近600万两,其利息几乎占了总借款数目的一大半。可以说,这笔借款完完全全就是高利贷。
那么,左宗棠和胡雪岩为何要向外人举借高息贷款呢?首先,是因为西征在即,军务紧急,只有用高利息引诱,才能让紧守银根的英国人放出款项。其次,英国人对左宗棠出征新疆一事非常警惕。前文也提到,英国与阿古柏签订了《英阿条约》,希望借此机会控制新疆,抵制俄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因此,英国大使威妥玛一直在借款问题上从中作梗。如今,左宗棠借了英国人的高利贷,若西征之事不成,这笔高额利息恐怕就要打水漂了。相比于巨额的利息,阿古柏还是可以牺牲的。
此后,左宗棠又授意胡雪岩在上海散布中国将向德、俄和美国商人继续借款的消息,还宣称把英国的资本家排挤在外。这一招果然奏效,英国人担心失去中国市场,最终同意提供贷款。胡雪岩的智慧和谈判技巧在这次借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影响与启示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合作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他们的合作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胡雪岩为左宗棠筹措军饷、采购先进武器等行为,不仅支持了军事行动,还间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左宗棠在中法战争期间通过胡雪岩向外国借款购买军火的做法,启发了李鸿章等人效仿,进一步扩大了洋务运动的规模。
其次,这段合作加速了外债依赖。胡雪岩帮助左宗棠借款的行为开启了清朝大规模举借外债的先河。尽管这些贷款短期内缓解了财政压力,但长期来看加重了国家负担,并导致海关关税被用作抵押,使中国财政逐渐受制于西方列强。
此外,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合作还促进了新疆的稳定与发展。胡雪岩通过筹款和物资支持,助力左宗棠收复并治理新疆,巩固了西北边疆。这一过程中的经验也为后续开发和管理边疆地区提供了参考。
这段合作还提升了商人的政治地位。胡雪岩作为红顶商人的成功,打破了传统士农工商等级观念,让商人阶层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多话语权,成为晚清政商关系的重要范例。
人物特点与评价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合作展现了个人能力与时代背景的相互作用。胡雪岩的商业才能与左宗棠的军事才能相结合,为晚清政府争取了更多的生存时间。胡雪岩的智慧、信用和爱国情怀,以及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共同塑造了这段传奇合作。
胡雪岩的破产与李鸿章的打压密切相关。李鸿章出于对胡雪岩势力的忌惮,通过金融手段和政治压力,最终导致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崩溃。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晚清政局中的派系斗争。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合作是晚清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合作不仅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还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能力与时代背景的相互作用,以及官商合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能性与局限性。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胡雪岩与左宗棠的个人魅力,也折射出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