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6: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

01

一、政策背景与要求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将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的新时代。新课标强调从过去的“育分”、“育能”,到全面深化“育人”。课程标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纲领,具有准绳的作用。这次课标修订,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

在数学课程中,跨学科学习被赋予了重要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这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02

二、教师角色转变与专业发展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堂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政策导向,理解课标要求,把握编者的意图和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1. 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
  2. 跨学科知识储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知识,能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效整合。
  3. 项目式学习设计能力:教师需要掌握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出有“数学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4. 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跨学科学习往往需要更多的课堂组织和管理技巧,教师需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03

三、跨学科学习设计策略

基于大概念引领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框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聚焦大概念,建构学习目标层级:大概念是连接具体知识和高级知识的桥梁,教师需要围绕大概念设计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2. 关联数学现实,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 设置问题链,确定项目任务群: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4. 采集过程证据,开展过程性评价: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过程证据,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行有效学习。

  5. 搭建深度学习支架,促进思维可视化: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

  6. 展示多元化项目成果,表征深度学习能力:通过海报、调查报告、设计方案、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体现评价对象的不唯一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以“保护大榕树,定位求面积”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和多边形面积等数学知识,结合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为校园中的榕树定位计算保护区。学生需要通过实地测绘、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环节,最终提出可行的保护方案。这样的项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4

四、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实施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以下挑战:

  1. 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参加跨学科培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素养。

  2. 教学设计难度大: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3. 课堂管理复杂:教师需要提前规划好课堂组织方式,明确小组分工,制定评价标准,确保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4. 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跨学科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教师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