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产业:新技术助力甜蜜事业
广西甘蔗产业:新技术助力甜蜜事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其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每年为我国提供超过600万吨的甘蔗糖。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蔗产量,当地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选育高产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措施。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甘蔗的单产,还增加了蔗农的收入,实现了蔗农与糖厂的双赢局面。通过这些努力,广西正不断巩固其作为“糖罐子”的重要地位,推动整个甘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西甘蔗产业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其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每年为我国提供超过600万吨的甘蔗糖。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蔗产量,当地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选育高产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措施。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甘蔗的单产,还增加了蔗农的收入,实现了蔗农与糖厂的双赢局面。通过这些努力,广西正不断巩固其作为“糖罐子”的重要地位,推动整个甘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技术应用与创新
广西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宣布成功破解了现代甘蔗栽培种——新台糖22号的基因组密码,揭示了甘蔗高度复杂的异源同源非整倍体基因组及其演化机制,该研究成果于1月初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说,该基因组的解析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甘蔗前沿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有助于推动我国甘蔗生物育种研究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甘蔗育种升级。
新台糖22号曾连续15年位居我国甘蔗种植面积首位,我国90%以上的第四代和第五代甘蔗品种以新台糖22号作为亲本进行培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表示,此次解析出的新台糖22号基因组是迄今为止组装质量最高、最完整的现代甘蔗栽培种基因组。
专家介绍,甘蔗基因组中既有“高贵种”基因,也有“细茎野生种”基因,而且经过了多轮杂交培育,它的基因组堪称一部复杂的“天书”。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斌说,过去发布的一些甘蔗基因组草图存在大量嵌合组装以及染色体不完整、序列高度片段化等问题,导致现代甘蔗栽培种基因组的真实全貌仍未揭开。
“这项研究就像是为甘蔗基因组绘制了一张详尽的‘地图’。过去,因为‘地图’模糊,我们只能大致确定方向;而现在,这张‘地图’上的每条街道甚至每个房间都清晰可见。”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积森说。
在此之前,甘蔗育种主要依赖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凭借经验选择亲本进行杂交,并观察后代的表现,这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如今有了基因组学的加持,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基因组“地图”,精确地找到与甘蔗产量和糖度紧密相关的基因,并对其进行改良和优化。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在甘蔗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有望使甘蔗的产量更高、糖度更甜、抗病能力更强。”张积森说。
产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糖业是合浦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合浦县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了26.92万亩,预计产量高达168.7万吨,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每根甘蔗都承载了蔗农们的辛勤与希望。
每当清风拂过蔗田,蔗农陈仕景总会站在田埂上,眼前这片甘蔗地就是他通往富裕生活的希望之舟。由于缺乏对市场和政策的了解,陈仕景的甘蔗种植一直不温不火。
针对甘蔗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北海市税务局组建业务骨干成立“税助绿糖”团队,为陈仕景等蔗农们讲解免征增值税政策。在税务干部的政策辅导和当地种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陈仕景鼓起勇气尝试了更加环保、科学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他承包的500多亩甘蔗喜获丰收,今年优质甘蔗每吨能卖540元,加上国家补贴,预计今年纯收入80万元左右,年收入是往年的1.2倍。
随着甘蔗的成熟,榨糖厂也迎来了最繁忙的季节。在广西合浦湘桂糖业有限公司的厂区,甘蔗依次通过翻板机、蔗槽,经过压榨、澄清、结晶等几十道绿色工序后,最终变身为晶莹剔透的白砂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糖厂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控制成本,压力巨大。“近两年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等近10万元的税收优惠,我们及时升级了环保设备技术,降低榨糖能耗。”工厂的负责人钟国洪说道。如今,“绿色”已经成了湘桂糖业金字招牌的底色,产品畅销全国,企业效益越来越好。
甘蔗浑身是宝,蔗糖甜蜜被尽释后,剩下的甘蔗渣是很好的发电材料。合浦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有限公司,每年通过焚烧可处理甘蔗渣4万吨,减少解决甘蔗就地焚烧约8万亩,每年可提供3亿多千瓦时的绿色电能,为周边的地区送去光明与温暖。
“2024年公司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惠770万元,我们更新了节能减排的设备,现在发电产能由原来的1.8亿千瓦时提高到3亿千瓦时,大大提升了发电效率。”公司的负责人谭禺说道。
从种植到加工再到绿色发电,税收优惠政策串起一根绿色甘蔗“链”,实现了甘蔗种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下一步,北海税务部门将紧紧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进一步帮助蔗农、蔗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让甜蜜事业节节高。
未来发展方向
广西甘蔗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广西甘蔗产业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科技创新驱动:继续深化甘蔗基因组学研究,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培育更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同时,推广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完善甘蔗产业链,推动甘蔗资源的多元化利用。除了传统的制糖产业外,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甘蔗资源的“吃干榨尽”。
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加强甘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拓:继续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广西甘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广西甘蔗产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支撑,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西甘蔗产业必将为国家糖业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