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材到食材:化橘红正式列入药食同源目录
从药材到食材:化橘红正式列入药食同源目录
2024年8月26日,化橘红正式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这一消息让“中国化橘红之乡”广东茂名化州市沸腾了。作为“南方人参”,拥有1600多年药用历史的化橘红,终于迎来了从“药”到“药食同源”的华丽转身。
南方人参:1600年的药用传奇
化橘红最早见载于明万历年间的《高州府志物产》,但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南朝·宋时期。据传,化橘红是由晋代道士罗辨在广东化州发现并种植的,因其能治疗喘咳症,被当地人尊称为“罗辨仙”“橘仙”。清雍正八年刻本《广东通志》记载:“化州仙橘,相传为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至今犹存。”
在中医典籍中,化橘红被誉为“南方人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橘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效愈陈愈良。”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橘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了化橘红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道地药材: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卓越品质
化橘红是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其主产区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部,东经110°20'—110°45',北纬21°29'—21°55'。这里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为化橘红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化橘红的品质特征十分独特:果皮密布茸毛,气味芳香,形状多呈对折的五角、六角或七角星形。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柚皮苷和二氢黄酮,不仅具有显著的止咳化痰功效,还对人体心脑血管健康、美容、解毒有独特效果。
药用价值:从止咳化痰到全方位保健
化橘红的主要功效是止咳化痰,尤其擅长治疗寒咳和痰湿咳嗽。其有效成分柚皮苷和二氢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同时具备消炎镇痛效果。此外,化橘红还能健胃消食,缓解脾胃气滞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方法上,化橘红既可泡水饮用,也可煮汤食用,还可与蜂蜜、雪梨等搭配使用。其用量需遵医嘱,一般每次1-3克,每日可多次饮用。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燥咳、热咳者不宜单独使用,孕妇、儿童及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食同源:开启产业发展新纪元
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目录,意味着其不仅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还可以作为食品原料,用于生产饮料、糖果、蜜饯果脯、糕点等食品。这一转变将为化橘红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此前,尽管化橘红具备药食两用历史,但由于未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如今,化橘红正式进入药食同源发展时期,相关企业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发和销售化橘红食品,预计年产值将大幅增长。
未来展望:从“药”到“食”的产业蝶变
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健康选择,也将推动化橘红产业的转型升级。预计未来几年,化橘红食品将加速进入市场,同时,化橘红的药用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应用。
作为“中国化橘红之乡”,化州市正积极打造化橘红产业集群,推动化橘红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化橘红将从“药”走向“食”,从“药材”变成“食材”,为更多人的健康生活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