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的基本功动作要领
跆拳道的基本功动作要领
跆拳道是一项集柔、韧、锐利、力量于一体的武道运动,其基本功训练是入门必学之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跆拳道的基本功动作要领,包括扎马步、冲拳、格挡、踢腿等技术动作的规格和要领,以及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
跆拳道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扎马步
扎马步是许多门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马步大同小异,站马步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练腿力,二是练内功。
- 两拳放腰间,腰带上方,拳头不要超过肚子,手肘夹紧保持胸部挺出
- 正常出拳,身体不要扭动,拳头握紧、有力
- 一开始打一拳时不要发声,要听见袖口的声音
- 之后就要发声了,每打一拳就发出“cei"四声
马步冲拳
- 两拳放腰间,腰带上方,拳头不要超过肚子
- 手肘夹紧保持胸部挺出
- 正常出拳,身体不要扭动
- 拳头握紧、有力
- 一开始打一拳时不要发声,要听见袖口的声音
- 之后就要发声了,每打一拳就发出“cei"
左手上格挡
从准备势开始,右臂弯曲置于腹部,留一拳距离,左臂弯曲置于右臂下,从右臂于身体空隙处上格置头顶上方,右手收回腰带部位。右手同此。上格挡用于防御一切对头部的攻击。
左手中格挡
从准备势开始,左手握拳与肩膀齐平,拳眼向正前方,右手握拳向前伸直。左手向前旋转格挡,右手收回腰带部位。右手同此。中格挡用于防御一切对胸部的攻击。
左手下格挡
从准备势开始,左手弯曲,左拳放在右肩上,右手伸直。左手向下伸直出拳,右手收回腰带部位。右手同此。下格挡用于防御从身体侧面的攻击。
摆踢
动作规格
从左势实战姿势开始,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左脚支撑,右腿屈膝提起;左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旋转约180度,右腿膝关节内扣,右腿向左前方伸出,伸直后用脚掌向右侧用力屈膝鞭打,然后右腿顺势放松屈膝回收,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
- 起腿后右腿屈膝抬过水平,然后内扣。
- 右脚要随转体尽量向左前伸展。
- 右脚掌向右鞭打时要屈膝扣小腿。
- 鞭打后顺势放松。
易犯错误
提膝后直接向前方伸直右腿,没有做膝内扣动作,因而影鞭打后不放松,落地姿势改变。
进攻部位
头部、面部、胸部。
分解教学
- 从左势实战姿势开始。
- 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左脚支撑,右脚屈膝前提。
- 左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旋约180度,同时,右膝稍内扣。
- 右腿伸膝,右腿向左前方伸直。右脚在屈膝扣小腿动作的带动下,向右用前脚掌做鞭打动作。
- 右脚鞭打结束后,放松屈膝回收,落回原地成左势实战姿势。
后踢
动作规格
左脚掌为轴内旋约90度,上身旋转重心移到右脚,屈膝收腿直线提出,重心前移落下。
动作要领
- 起退后上身于小腿折叠成一团。
- 动作延伸,用力延伸。
- 转身,踢膝,出腿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顿。
- 击打目标在正前方稍偏右。
易犯错误
- 上身,大小退不折叠,直腿往上撩。
- 转身,踢腿有停顿,不连贯。
- 击打成弧线,旋转发力。
- 肩,上身跟着旋转,容易被反击。
劈腿
动作规格
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送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右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上伸直,将右腿直举于体前,右脚过头。然后放松向下以右脚后跟(或脚掌)为力点劈击,一直到前面,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
腿尽量往高、往头后举,要向上送髋,重心往高起;脚放松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断;踝关节要放松。劈腿的主要攻击部位有头项、脸部和锁骨。
易犯错误
- 起腿不够高,不够充分,重心不往高起;
- 踝关节紧张,往下压太用力;
- 重心控制,腿控制不好,落地太重;
- 上身后仰太多,应随重心一起前移,保持直立。
跆拳道小知识
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的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不同的场合行鞠躬礼。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即练习活动都要从礼开始,以礼结束,并突出爱国主义。要求跆拳道练习者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在道德修养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用行礼的方式向长辈、教练、老师、队友鞠躬施礼,使跆拳道练习者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以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相学习的作用。
在现时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一些少儿胆小、情绪消极、易哭甚至同龄之间不会沟通。但是我们看到通过跆拳道的学习,他们明显增强了自信心,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这对于一个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有一些孩子可能看起来反应迟钝、动作笨拙、性格内向,但是通过一段时间有规律的跆拳道训练,不但以上情况得到了缓解甚至消失,而且促进了骨骼发育,体质提高,增强了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协调性,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另有一些孩子平时作风散漫,每遇事易感到厌烦,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通过礼节教育和跆拳道教育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对祖国的热爱。练习跆拳道还可以刺激儿童成长期的大脑细胞生长,这样可以提高儿童的智能和突出的判断力、记忆理解力等。
跆拳道基本步型
并步
两脚并拢,身体直立,两脚内侧贴紧并拢
开立步
亦称自然站立。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尖微外展,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两手轻握拳,身态自然。
准备势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微外展,两手握拳抱于腹前,拳面相对,拳心向内。
马步
亦称骑马式站立。两脚左右开立大于肩宽,两脚平行,挺胸立腰,上体正直两膝关节屈下蹲,重心在两脚之间。
侧马步
亦称半月立。由马步站法为基础,上体向侧(左或右)转,屈膝略内扣,身体重心偏重于前脚。
弓步
亦称前屈立步,两脚前后开立,相距约一步半前腿屈膝,后腿伸直,后脚前后开立与前脚的延长线成30度前腿膝关节和脚面垂直,重心偏于前脚。
前行步
亦称高前屈立。两脚前后开立,姿态和平时向前走路时相似,步幅不大,重心偏于前脚。
三七步
亦称后屈立。两脚前后相距一步,后脚尖外展约90度,后膝屈曲,前腿膝微屈,脚尖朝前。
虚步
亦称猫足立。身体姿势和三七步相似,只是前脚的脚尖点地,脚跟提起,两膝关节微内扣,重心落于后脚。
独立步
亦称鹤立步。一腿直膝站立,脚尖外展约90度另一腿屈膝上提,脚贴于支撑腿内侧或膝窝处。
交叉步
亦称交叉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脚向另一脚的后面插步,脚掌着地,两腿膝关节交叉叫后后叉步。一种是一脚向另一脚前面插步,脚掌着地,两腿膝关节做前交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