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清湖码头到衢州港:一座城市的交通变迁史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1: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清湖码头到衢州港:一座城市的交通变迁史

衢州,这座被誉为“四省通衢”的古城,不仅拥有着悠久的交通历史,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从繁华的古码头到现代化的港口,从千年古道到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衢州的交通变迁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古码头的繁华

说起清湖街道,土生土长的清湖三村党支部书记谢小荣很是自豪。对于家乡这段辉煌的交通史,他如数家珍。

这里具有3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于唐代建乡,民国20年(1931年)设镇。在镇上的展示馆里,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介绍:旧时,清湖码头是钱塘江源头中小型船只能够常年到达的最上游之处。清湖河床水域最宽处达200米,平均水宽在150米左右。河宽水深,流缓波平,极利于众多船只航行、停泊。

作为钱塘江水路与仙霞岭陆路的转接点,清湖码头较早发展成为一个大型集镇。从钱塘江逆流而上的船只,运载着江南各地出产或转运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驶入江山港,在清湖码头卸下,转成陆路,连同江山本地物产,由挑夫肩挑,沿仙霞古道,南越仙霞岭,挑运到福建浦城,在那里下南浦溪,入闽江水系。



这样一来,清湖码头作为古航运时代人流和物流的转运点,就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内陆的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

而从福建各地经闽江运抵浦城码头的物资,连同浦城本地物产,也由挑夫肩挑,越过仙霞岭,挑运到清湖码头,再沿江而下,抵达钱塘江中、下游各地,甚至入京杭大运河运往更远的地方。

所以至清中叶,清湖已成为“十里城南路,舟车此地纷”的繁华集镇。晚清至民国初年,清湖发展至鼎盛。“那个时候,这个镇上有装卸埠头17个、转塘行13家,有船300余艘、竹筏100多只,有轿行3家、轿33杠。”谢小荣这样介绍,这些数字早已在他的脑海里。

清末民初,清湖集镇街上,有著名的“七墟八行九坊十匠百店”。可以想象,这条老街,店铺林立,行人如潮,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谢小荣介绍说,自明清至民国,在清湖经商的商人,已形成绍兴帮、江西帮、徽州帮、福建帮和海宁帮等五大帮,各自占据着地盘,经营着各自的特色商品。如绍兴帮,以销运“官盐”为主;江西帮主要经营棉布、绸缎生意;而福建帮以卖山货为业;徽州帮则侧重开设南货店。

由于清湖码头的兴盛,又衍生出两大特殊的物流群体——“仙霞挑夫”和“江山船帮”。同一个地域,同时涌现水陆两支物流大军,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独无仅有的景象。

昔日的清湖码头,水路、陆路运输都十分便捷。地理环境优越,引来了一些有识之士在这里经商办厂,清湖码头是江山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现在的清湖依然是一个古镇的模样,虽然已经远离了古时商业的繁华。但如今的它,在乡村振兴的新风吹拂下,正焕发着新的生机。每天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文旅融合的样本。和古码头相比,同是一江碧水的衢州港,则正在将一个更宏大更伟大的港口梦想变为现实。

衢州港的复兴

“我们正积极推进衢江航运复兴。”衢州市交通运输局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说。衢州港是浙江省地区性重要内河港口,现在的衢州港规划了“一港、六区、五重、七辅、六心”的总体空间布局,迎来一场复兴。

衢州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水运自古即为重要交通方式。衢江是衢州人的母亲河。古称瀫水,又称信安溪、信安江、衢港、西溪。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于信安置衢州后,江流其境,始称衢江。衢江左承徽州底蕴,右接八婺风情,孕育出别具特色的三衢文化。

衢州至杭州的水道,早在汉代即已开通,至唐代已相当完善。发达的水运使衢州在两宋时期成为“两浙”之翘楚、江南工商之重镇、南方儒学之圣地。在历史的进程中,衢州因水而兴,因水而起。作为衢州人的母亲河,衢江世代养育着三衢大地上的百万生灵,更影响带动着衢州的社会经济发展。

直至20世纪70年代,衢江仍是衢州重要交通运输通道,后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及航道情况的变化逐步断航。随着港区二期开港,目前,衢江港区已与宁波、上海、江苏等地港口建立合作协议。当地在加速布局新航线,做强“水水中转”业务的同时,也为岸上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复兴水运是几代衢州百姓的夙愿,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衢江航运的新未来正在走来。汽笛声声、船来船往,一条汇集物流、人流、商流的“黄金水道”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衢江版的《清明上河图》正在等待我们去描绘。

“我们这个区位优势应该非常明显的。周边的安徽、江西和福建大片腹地,都可以通过公水衔接、铁水衔接的方式和我们的衢州港进行联动。所以我们发展水运应该是非常有信心。”衢州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这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清湖古镇的繁华……

千年古道的新颜

除了水路繁华,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境内有仙霞山脉、怀玉山脉、千里岗山脉,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变的丘陵地貌,造就了境内非常密集、发达的交通网络,因而衢州素称“四省通衢,五路总头”。

目前,衢州全市保护较好的古道有20多条。衢州的古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在这些古道上,曾留下无数历史名人的足迹和墨宝,如黄巢、王安石、辛弃疾、陆放翁、朱元璋、徐霞客、石达开、金庸等。古道沿线至今有大量的自宋以来留下的建筑,有雄关、古桥、古塔、古民居、古码头、古遗址和古窑址等。

据考证,在仙霞古道,历代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文不少于300篇,现存摩崖题刻十几方。江山市三卿口古道上的三卿口古瓷村,至今仍保存着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陶瓷作坊,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活化石”。

作为历史的见证,古道的每一阶石梯、每一处痕迹都讲述着以往的悠悠故事,记载着古道的前世今生。留在这些古道上的故事不少富有传奇色彩,比如名气颇大的仙霞古道,囊括了仙霞关、江郎山、浮盖山、戴笠故居、廿八都古镇等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点。名胜古迹如此集中在一条古道沿线,这在国内也很罕见。

古道周围散落着诸多古村落,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穿越千年的烟火,如今的衢州,已经建起了千百条比古道更便利的道路—— “四好农村路”。它们,让这些遗落在山间的古村焕发新颜。

衢州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的范心悦就说起她自己身上的一个故事。节假日,她去一个叫盈川村的千年古村落,“你绝对想不到,我会遇到了全村102间民宿全部爆满。”她这样说,“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小小的村落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过去,道路难走交通不便,盈川村空有文化底蕴、秀丽风光,却无人问津。随着215公里美丽沿江公路开通,这个村庄就变了。




这条贯穿衢州6个县(市、区)的公路,以“衢江十景”“江山港十景”“常山港十景”串联全景,串起了沿线20多个3A级以上景区、6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已成为改变沿江群众出行、推动乡村发展的民心道路,一个个散布在山间的古老村庄就此成了“香饽饽”。

在一条路的新与古之间,让人们看到了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它们从古港里来,从古道上来,走向新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