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合:食用研发领跑全球,观赏百合种球依赖进口
中国百合:食用研发领跑全球,观赏百合种球依赖进口
中国是百合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食用和药用百合产品研发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山东农业大学调研组对近5年我国百合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赴甘肃兰州、湖南龙山县等百合主产区开展了实地调研。从生产情况看,已形成集药食同源、赏食同源功能为一体的系列百合特色品种和产品,其中食用百合种植达30余万亩且呈增加态势;从消费情况看,主要以鲜百合和百合干形式的初加工产品消费为主;从市场角度看,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差异较大;从进出口情况看,进出口产品以观赏百合为主,且种类相对单一;从未来发展前景看,百合精深加工产品及观赏百合新品种研发与推广将给百合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分布广泛,不同品种种植面积差异显著。
我国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百合品种,百合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呈西部和南部多、东部和北部少的区域分布特点(图1)。现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的集药食同源、赏食同源功能为一体的系列百合特色品种。甘肃兰州、湖南龙山、江西万载、湖南隆回、江苏宜兴为全国四大食用百合产地,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从主产区生产规模看,种植面积呈增加态势。宜兴百合主产区因长期连作导致面积降至2005年的几十亩,后恢复性增长至约0.1万亩;兰州百合主产区七里河种植面积近10年持续增长至约5.6万亩;龙山百合主产区龙山县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隆回县龙牙百合种植现已突破2万亩。我国观赏百合产区集中在云南昆明、辽宁凌源、广东等区域,种植面积约12万亩。云南昆明产区种植面积自2013年连续增长至2017年,达4万亩左右,近两年受百合种用球茎进口限制的影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图1全国百合五大分布带
(二)百合消费特征分析
百合区域消费差异明显,观赏百合消费期相对集中。我国北方地区的百合消费主要以药材和保健品为主,兰州百合主要为地方标志性鲜食蔬菜。南方主要用于药材、保健品、蔬菜及佐料等,品种以卷丹百合、宜兴百合和龙牙百合为主。受传统文化和节日影响,80%观赏百合消费主要集中在元旦至次年元宵节期间,消费期相对集中。
(三)百合加工与流通情况分析
1.我国食用、药用百合研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食用、药用百合种植历史悠久,产品研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巨大的百合消费市场,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2.流通以批发市场销售和企业收购为主。
百合流通主要从零散农户生产到批发市场和各级加工企业,再通过终端销售超市到达消费者。以2006-2016年兰州百合流通为例,65%的百合被企业收购,中介上门收购与合作社收购量占总量的22%。
(四)百合进出口情况分析
1.进出口以观赏百合为主,品种相对单一。
我国主要进口花卉种用百合球茎和出口百合花产品,鲜切花和种用球茎占99%。2014-2019年百合进出口额变化趋势见图2和图3。
图2近六年百合鲜切花出口额变化趋势
图3近六年种用球茎进口额变化趋势
2.观赏百合产品进出口地域集中。
观赏百合主要销往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图4)。种用百合球茎长期依赖荷兰进口,进口量始终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图5)。
图4近五年百合花卉主要出口国的贸易额对比
图5近六年荷兰在我国用百合种用球茎进口市场占有率
(五)百合鲜切花价格季节性波动显著,药用百合价格大幅下降后趋稳,鲜百合价格震荡后趋稳
1.百合鲜切花价格季节性变化显著。
百合鲜切花价格随季节呈波浪式变化。从市场份额最高的云南昆明市场看,由于一季度冬百合花的质量较好,加之受元旦、春节和情人节等节日带动,百合鲜切花消费量提高,价格也在2月涨至全年最高点。随后气温逐渐升高,夏秋季百合大量上市,但消费未同步上涨,价格连续5个月持续下跌,至7月份达最低点,进入全年销售淡季(图6)。
图6?2012-2019年昆明百合鲜切花市场月均价格变化趋势数据
2.药用百合价格大幅下降后趋于稳定。
2012年1月起,药用百合价格指数波动上涨至2013年4月最高点,之后因百合主产区农户盲目扩种、市场逐渐饱和等原因,价格断崖式下跌。2014年下半年后,因各主产区合理引导种植,加之市场需求相对稳定,药用百合价格进入相对平稳期(图7)。
图7?2012-2019年药用百合月均价格指数变化趋势
3.鲜百合价格震荡后趋于稳定。
由于种植户盲目种植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鲜百合价格巨幅波动,之后价格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图8)。
图8?2012年-2019年北京鲜百合批发价格变化趋势
(六)成本收益分析
1.不同经营主体生产成本分析。
食用百合生产成本包括种球、肥料、农药、农机和人工成本。以兰州百合为例,经营成本中人工费用、种球成本最高,各占40.6%,其余肥料、农机费等不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