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17岁写《呈父亲》,展现求学决心与远大志向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22: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17岁写《呈父亲》,展现求学决心与远大志向

1910年,少年毛泽东为了追求新知识、新文化,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前往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在离家前,他写下了这首《呈父亲》,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求学决心和远大志向。

毛泽东诗词——呈父亲

1910年,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全国酝酿,辛亥革命正在秘密谋划。少年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受革命思想影响,他渴望到新式学堂,去学习新文化,新知识,追求科学与进步。当时父亲在不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给他张罗了一门婚事,对本就反感包办婚姻的毛泽东更坚定了离家求学的决心。尽管父亲不支持他外出求学,但在毛泽东的坚持和说服下,最终父亲不得不同意,并为其筹备了资费。

这年秋天, 17岁的毛泽东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学习的道路。临行前他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青年时代所作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写下《呈父亲》这七绝诗,随后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典型的言志诗,向父亲以明心志。诗作前两句表达的思想鲜明,立志要学有所成,并用“学不成我誓不还”来表明自己求学的坚决及志向的高远。诗作的后两句向更深的意境推进,表达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回归故里,人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自有青山相随。全诗气势雄伟、铿锵有力,从秀美的诗句中却能彰显出那时的毛泽东就心系天下、志在中华的高远境界。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