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适《除夜作》:一首跨越千年的思乡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2: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适《除夜作》:一首跨越千年的思乡曲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每到春节前夕,这句诗总会触动无数游子的心弦,勾起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01

一首游子的思乡曲

公元750年,除夕之夜,蓟北的一家旅馆里,46岁的高适独坐灯下,面对一盏寒灯,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一年,他刚刚考中进士,在封丘县尉的任上。然而,官职虽小,责任却重,让他无法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诗的开头,高适用“旅馆”和“寒灯”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的氛围。一个“独”字,道出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一个“寒”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寒冷,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两句诗,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诗人想象着此刻故乡的亲人也在思念着自己,这种双向的思念,让情感更加深厚。而“霜鬓明朝又一年”则暗含着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让思乡之情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

02

思乡,古今共鸣的情感

高适的《除夜作》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国人最深的情感——思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情感的寄托。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寄托着人们对团圆、和谐、幸福的向往。

现代社会,虽然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但思乡之情并未因此减弱。每年春节前夕,数以亿计的人们依然会踏上归乡之路,形成举世罕见的“春运”景象。而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家的人们来说,思乡之情反而会更加浓烈。高适的《除夜作》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游子内心的那份柔软和温情。

03

跨越时空的心灵慰藉

高适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更是唯一因军功而封侯的诗人。他的诗风豪放,尤擅边塞诗,而《除夜作》却展现了他细腻柔情的一面。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塞外的奇观,只有最质朴的情感,最真实的感受。

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对家人的思念,不要忽视内心的柔软。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最深的牵挂。而这份牵挂,正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偶尔放慢脚步,读一读高适的《除夜作》,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关怀。也许,这正是诗歌永恒的魅力所在——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慰藉了人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