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宿州新野养牛业转型:规模化与全产业链的双轮驱动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9: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宿州新野养牛业转型:规模化与全产业链的双轮驱动

安徽宿州和河南新野的养牛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01

宿州:规模化养殖带动乡村振兴

在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尖山村,养牛大户胡艳的合作社里,150头西门塔尔牛正享受着精心调配的饲料。从2012年开始涉足养牛业,胡艳已经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多亩,年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这种规模化养殖模式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尖山村党总支书记王会介绍,村里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与养牛场合作,不仅每年能获得分红,还为脱贫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村企互惠共赢。

宿州市的养牛业发展得到了安徽省政策的大力支持。《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举措》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业项目的资金和土地要素保障,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宿州养牛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02

新野:全产业链模式打造“牛经济”

与宿州的规模化养殖不同,河南省新野县选择了打造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在新野县新犇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肉牛养殖场,一排排整洁的牛舍里,1.5万余头肉牛正在悠闲地吃草。作为一家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饲料生产、有机肥制造、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全产业链公司,新犇牧业每年屠宰肉牛2万余头,存储饲草10万余吨,生产有机肥1万余吨。

新犇牧业负责人邹文彬表示,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这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新犇牧业的带动下,周边120多户养牛户年均增收260余万元。

新野县还高标准建设了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配套建设了种公牛站、皮南牛扩繁场、万头肉牛育肥场、肉牛电子交易市场、肉牛屠宰加工厂、牛肉熟制品加工厂、肉牛示范区食品产业园等产业链项目。目前,示范区已入驻20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安排就业2860人,人均增收1万元,吸纳1.2万余人从事相关产业。

03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养牛业转型升级

在广西崇左市,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创新推出的“牛脸识别+”模式为养牛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牛脸识别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养殖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管理控制风险,还为养殖户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

截至2024年2月底,广西崇左市已完成15.12万头牛的数据采集和承保,承保农户达5.16万户次,风险保障金额超16.4亿元。通过“牛脸识别”技术进行赔付金额3105万元,受益农户超4681户次。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余额超600万元,累计肉牛活体抵押贷款额4000万元,目前,全市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开展“牛脸识别+保险+贷款”业务,涉牛产业授信额度超7亿元。

04

挑战与展望

尽管宿州和新野的养牛业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环保压力、疫病防控、市场波动等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未来,两地都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综合竞争力。

宿州和新野的养牛业转型实践,展示了农业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无论是规模化养殖还是全产业链模式,都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