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17件新修复漆木器亮相,展现西汉工艺魅力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17件新修复漆木器亮相,展现西汉工艺魅力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近期展出了一批新修复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7件漆木器。这批文物的展出,不仅展现了西汉时期精湛的漆器工艺,更体现了现代文物修复技术的高超水平。
新修复文物亮相:17件漆木器展现汉代工艺
这批新修复的漆木器包括漆耳杯、漆盘等,共计17件。其中一件银釦漆耳杯尤为引人注目。这件漆耳杯采用夹纻胎工艺制作,椭圆形口,耳缘上翘,杯耳为银釦耳,外髹黑漆,内腹壁髹朱漆。据博物馆副馆长范丽君介绍,“釦”是指在器物口缘包镶金属的做法。这种银釦漆耳杯在汉代整体出土较少,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一般为贵族所用。
这批文物的展出,让观众得以一窥西汉时期的漆器工艺。刘贺墓出土的漆木器约3000件,是全国西汉漆器出土最集中、最系统的一次。这些漆器品类多样、工艺精湛,远超同时期的墓葬漆器,充分展现了西汉时期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
精湛修复技术:让千年文物重现光彩
这批漆木器的修复过程堪称精良。文物修复师们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对出土文物进行精细修复。例如,对漆木器进行脱水定型处理,对金属器物进行除锈处理等。这些修复工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修复师们对文物的深刻理解。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刘贺墓漆木器在制作工艺、装饰方式上远超同期高等级墓葬出土物,是出土纻器、釦器和贴金嵌铜镶宝石器等高档漆器数量最集中、保存最好的墓葬。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文物,博物馆采用了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并建立了安全保护机制。
创新展示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文物,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采用了创新的展示方式。博物馆的“丹漆海昏”展厅分为“丹漆流韵”“海昏漆华”“漆艺天工”三个单元,通过文物、复制品、辅助展具、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海昏漆器的种类、造型、工艺特点。
在展示内容上,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文物本身,还通过漆器上的文字,包括“庞氏”“食官慎口”“御酒杯”等铭文,展示了海昏漆器所传递的特殊信息。大量带“昌邑”款识的漆器,说明昌邑王国有自己的专属漆器作坊,同时也表明此种漆器是刘贺从原昌邑王国带入海昏侯国的实用器。
严格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根据遗址特点,博物馆划定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控制区,并设置了标志碑和界桩。同时,博物馆建立了日常监测和维护机制,定期巡查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文物损毁。
此外,博物馆还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共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些措施,博物馆不仅保护了文物,更让文物“活”了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这批新修复的漆木器,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让我们得以一窥西汉时期的工艺水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通过精湛的修复技术和创新的展示方式,让这些文物重新焕发光彩,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