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煤炭产量首超山西,智能化率超88%
内蒙古煤炭产量首超山西,智能化率超88%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原煤产量达到12.97亿吨,一举超越传统产煤大省山西,跃居全国第一。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彰显了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更凸显了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煤炭保供的“压舱石”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在能源保供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内蒙古完成煤炭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保供总量的34.5%,发电量超过8000亿度,外送电量3150亿度,均位居全国首位。这些数据背后,是内蒙古各大煤企、电厂开足马力生产的辛勤付出,是自治区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的生动体现。
在保障自身能源需求的同时,内蒙古还承担着向全国29个省份供应煤炭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快生产煤矿产能核增、新建项目核准、在建项目建设,内蒙古始终保持煤炭产能稳定,有力支撑了全国能源保供大局。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煤炭及相关产业对内蒙古GDP的贡献率超过30%,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煤炭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繁荣,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税收增长。
智能化转型的“领跑者”
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内蒙古同样走在前列。截至2024年底,全区205处煤矿完成智能化建设,智能化煤矿产能占在产煤矿产能的88%。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千万吨以上在产煤矿已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智能化建设不仅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更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通过智能化改造,内蒙古煤矿实现了减人增效、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目标,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面对“双碳”目标,内蒙古积极探索煤炭产业绿色转型之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项目以“风光氢储车”五大零碳产业链集群为核心,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碳管理平台,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目前,零碳产业园已形成头部企业示范带动、上下游产业跟进配套的发展格局,预计到“十四五”末将实现千亿元产值。该项目不仅入选COP27《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更在COP28上获得能源转型变革者大奖,成为全球工业零碳转型的中国方案。
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将继续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同时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建设,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