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客货运输量激增,区域经济加速融合
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客货运输量激增,区域经济加速融合
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以来,已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运输货物4830万吨,成为推动云南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这条全长1035公里的铁路,不仅改变了云南的交通格局,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变革: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钢铁巨龙穿山越”
中老铁路的开通,彻底改变了云南的交通格局。据统计,中老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增长,全线单月旅客发送量由开通初期的60万人次增至目前的160万人次。国内段日均开行客车从8列增至最高86列,老挝段从4列增至最高16列。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的18列,列车牵引吨数由2000吨增至2500吨。
这一交通变革不仅方便了旅客出行,更为货物运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30%-50%,老挝境内运输成本降低20%-40%。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日均开行列数由初期的2列发展到现在的17列,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国内31个省份的主要城市。
贸易促进: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中老铁路的开通,为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开辟了新通道。截至2024年9月,中老铁路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口货物1000.2万吨,货值407.7亿元。进出口商品品类从最初的500多种拓展到现在的3000余种,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农产品以及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通过中老铁路实现“双向奔赴”。
以玉溪市通海县为例,作为云南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该县每月通过中老铁路出口蔬菜3000吨,运费较公路运输下降10%。玉溪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直接连接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从老挝进口铁矿石和钢材产品的便捷运输。
旅游发展:串起沿线“珍珠链”
中老铁路的开通,为沿线旅游业注入了新活力。截至2024年10月,中老铁路发送旅客已超过4000万人次,2024年磨憨铁路口岸查验出入境旅客30.1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36%。老挝万象、琅勃拉邦等城市的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泰国国家旅游局已将中老铁路纳入其新的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中老铁路不仅方便了游客出行,也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据统计,通过中老铁路实现跨境旅行的旅客已达到约20万人次,他们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客源是主力。
产业升级:打造沿线经济带
中老铁路的开通,为沿线产业布局和开发带来了新机遇。云南省根据各州(市)实际情况及发展定位,编制印发《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布局指引》,引导相关州市合理布局适铁产业,推动中老铁路境内沿线形成错位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玉溪市峨山县,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建设连接钢厂和中老铁路化念站的专用线。在普洱市,以咖啡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全市已初步建设20余家咖啡精品庄园。西双版纳州则全力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2023年实现综合产值(含口岸进出口贸易额)2600亿元。
区域合作:构建开放新格局
中老铁路的开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动力。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镇,推动磨憨从传统的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加速推进,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0%,自托管以来到今年年底累计投资总额将突破100亿元。
中老铁路还积极探索“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国际运输新模式,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对接,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改善了云南的交通状况,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条“黄金大通道”正以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云南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