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66”成校园新宠,专家:应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构建健康语言环境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3: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66”成校园新宠,专家:应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构建健康语言环境

“你真是饿了,什么都能吃得下。”这句话最近成了天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化名)的口头禅。当妈妈王女士问起这句话的意思时,小明支支吾吾地说:“就是觉得好玩,小伙伴们都在说。”

这不是个案。在互联网深度渗透生活的今天,“666”、 “啊,对对对!”等网络流行语正悄然成为孩子们的“新宠”。这些原本活跃在网络空间的词汇,如今却频繁出现在校园里、家庭中,甚至作业本和作文里。

01

为什么孩子们热衷于“玩梗”?

“网络流行语正好符合青少年追求‘新’‘奇’‘特’的天性,通过网络的交流互动,青少年在各自圈层中形成独特的话语和符号体系,以寻找表达的自由感和同类归属感。”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分析道。

的确,对于孩子们来说,使用“666”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社交的“暗号”。当一个孩子说出“666”,而另一个孩子能立刻理解并回应时,这种默契会让他们感到兴奋和满足。在同龄人之间,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能帮助他们建立归属感,找到自己的“小圈子”。

02

“玩梗”可能带来的影响

然而,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家长和教育者的担忧。河北唐山的李女士发现,自从孩子学会了网络流行语,就开始“不好好说话”了。“酱紫”(这样子)、“神马”(什么)、“木有”(没有)……这些不规范的表达,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还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北京昌平的吴先生则遇到了更令人困扰的问题。他发现女儿在社交软件上使用一些粗俗的网络流行语,甚至涉及“两性”话题,这让他十分震惊。原来,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甚至冒犯性的网络流行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价值观。

03

如何正确引导?

面对这种情况,完全禁止显然不现实,过度纠正也可能适得其反。专家建议,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校园里要尽量减少使用一些不良的、存在歧义的网络流行语,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通过讲解语言的规范性、语言学习及训练,让孩子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

家长的作用同样重要。“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要方法得当、以诚相待,这样不仅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也能营造充满正气的网络生活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建议。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要求学校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这表明,构建健康积极的语言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04

结语

“666”等网络流行语的爆红,折射出互联网时代儿童语言发展的新特点。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过度恐慌。正确的态度是:理解孩子们追求新潮的心理,同时引导他们规范使用语言,让网络流行语成为他们语言发展中的“调味剂”,而不是“主食”。

毕竟,语言的丰富性和规范性,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在创新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