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楼:上海的网红打卡圣地
武康大楼:上海的网红打卡圣地
武康大楼,这座矗立在上海徐汇区的百年建筑,以其独特的三角形设计和平面布局,以及红砖墙和白色线条的完美搭配,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它不仅见证了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记忆,被誉为“上海最优雅的转角”。
历史与建筑之美
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原名“诺曼底公寓”。建筑采用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独特的三角形设计和平面布局,以及红砖墙和白色线条的搭配,使其成为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之一。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超过百幢的单体建筑,其中诺曼底公寓的构造以及作为“船”的隐喻,都暗示着一个民族正在颠沛动荡中艰难地航行。1953年以后,诺曼底公寓更名为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位于五条马路的交汇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处于淮海中路、余庆路、天平路、兴国路和武康路相交的五岔路口,犹如一艘正等待起航的巨轮。大楼的底层设置骑楼,形似一艘巨型航船,不仅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三栋船型建筑。
文化与名人轶事
武康大楼见证了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曾住过许多文化艺术界名人,如赵丹、孙道临、王文娟等。它不仅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电影文化和文化演艺界的见证者。建国前后,上海文化艺术界人士大批进入,成为武康大楼的名片。里面相继住进了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的电影演员吴茵、著名电影演员王人美,上海30年代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等。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夫妇也曾住在这里的新楼里。
武康大楼还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在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地下工作者的活动场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诺曼底公寓里的周鼎与曹南乔,义无反顾投入到抗战的斗争中。高渊的新小说《诺曼底公寓》,以建筑为载体,以全新的空间叙事,展现属于老上海的战争与和平、痛苦与荣耀、光荣与梦想。
当代网红地标
近年来,武康大楼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其周边配套完善,包括咖啡馆、书店等特色店铺,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同时,大楼也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如艺术展、插画展等,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
2024年是武康大楼建成100周年,徐汇区为此设置了贯穿全年的主题系列活动,包括插画展、VR展等,以新颖的文化体验贴近年轻群体,让百年建筑焕发新的活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一栋建筑成为‘网红’至少要具备稀缺性、话题性、外形特点和“有展示舞台”这四个条件,武康大楼恰好都具备。
未来展望
武康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它见证了上海的变迁和发展,也承载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故事和情感。随着2024年武康大楼建成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这座百年建筑将继续焕发新的活力,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探索和感受其独特魅力。
武康大楼,这座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上海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了当下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圣地。它的独特三角形设计和平面布局,以及红砖墙和白色线条的完美搭配,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气息。无论你是来欣赏建筑之美,还是探寻历史之韵,武康大楼都能让你感受到上海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快来一起探索这座充满故事的建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