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山:大巴山脉上的“天然氧吧”与动植物基因库
龙头山:大巴山脉上的“天然氧吧”与动植物基因库
龙头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是大巴山系米仓山的重要高峰之一,海拔2336米。这里不仅自然风光壮丽,拥有奇石、云海、彩林、雾凇等独特景观,还是一个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天然氧吧”。
位置境域
龙头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处在川陕交界处米仓山主梁,系米仓山山系,是大巴山系米仓山高峰之一,距汉中市区50千米,东至红军路,西临小南海镇小坝村,南接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北连小南海镇秦家坝村,面积86.09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地质
龙头山是白垩纪石灰岩山体,几亿年前火山爆发海底上升形成。局部基岩裸露,裸露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燧石灰岩、夹砂质灰岩、夹粉质灰岩、炭质页岩等。
地貌
龙头山地貌属中山山地,最高海拔2336米,为龙头山顶,最低海拔949.8米,为小坝,部分地段出现宽谷盆地,高山平地。
气候
龙头山属于山地中温带过湿气候区,景区内年平均气温7.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
植被
龙头山森林覆盖率达96.5%,野生植物以乔灌木、中药材、花、草为主,主要树种有油松、巴山松、马尾松等,还有油桐、油茶、油橄榄等亚热带树种;药用树种主要有杜仲、厚朴、樟类。境内有大杜鹃和小杜鹃等高山杜鹃种类。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龙头山发现兽类5目11科22种,鸟类12目28科81种,两栖爬行类5目8科1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雕、林麝、朱鹮(游荡)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8种,主要有猕猴、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等;属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狼、猪獾、花面狸等29种;一般保护的动物有麻雀、野兔、野猪等51种。
龙头山已知乔木55科164种,灌木29科42种,竹类9种,其中珍稀植物共17科20种。主要有苏铁、银杏、水杉等;现存古树名木65株,涉及14科14种,主要包括银杏、桂花、柏树等,树龄在千年以上7株。药用植物600余种,已开发利用169种,草地植物56科600余。
旅游资源
主词条:龙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龙头山境内有龙头山、陈家坪、冷水坪、剥牛坑等四大景区,有汉王庙、汉王台、仙女洞、玉皇洞、龙头飞瀑、飞龙乘云、天坑溶洞等30多个景点。其中云梯总长180米,是西北第一户外观光扶梯;龙头云栈全长约3.5千米,海拔2200米左右,横亘于悬崖峭壁之上;龙头山脱挂式极限仰角高山观光索道全长2千米,总高差约1000米,最大仰角近40度,运转每秒6米,单向运输能力每小时约1200人。
龙头山(龙头云栈)
龙头山(云海奇观)
龙头山(云海奇观)
龙头山(高空索道)
龙头山高山滑雪
龙头山(云梯)
龙头山高山滑雪
龙头山高山滑雪
龙头山高山滑雪
龙头山高山滑雪
龙头山(龙王令)
龙头山(龙牙)
龙头山(狩猎场)
龙头山(狩猎场)
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龙头山地名其中一种来源为站在巅峰俯瞰全貌,山势如一条卧龙,每当云雾萦绕时,峰巅忽隐忽现,如巨龙翻腾,故名龙头山。另一说法为因其山体走势犹如盘龙,主峰型若龙头而得名,故名龙头山。
文物古迹
- 汉王庙
汉王庙位于陕西省南郑区小坝乡龙头山西麓。《续修南郑县志》谓:“汉王台,相传为张鲁循迹处”,台地高出平地千许米,面积约二三十亩,庙建其上,现残存石垒山墙、山门、殿堂遗址和柱础、石碓、石磨、石水缸等遗物。原正殿内有张鲁祭像,庙址东150米处有该庙住持广乘和尚墓,清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建,坟亭保存完好。墓志铭中记:“汉王台庙始于汉,盛于魏晋,遂至百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汉王台庙。
龙头山汉王庙遗址
- 米仓古道
米仓古道早期称巴岭路、大行道,纵贯大巴山区,联结江河流域,北上关中而通中原,南下巴蜀以达江南。是夏末商初沔水至潜水一带古代巴人的生活通道,也是巴蜀人走向中原的唯一交通要道,在南江米仓山境内米仓古道南北走向主要分四条,从西向东为汉平关道,挡墙关道,巴峪关道,木竹关道。穿越光雾山旅游景区樱桃河谷、寒溪峡谷的道路是挡墙关道,为米仓道中支线,由两河口至寒溪峡谷北接陕西庙坝至南郑通汉中,向西经白头滩至旺苍接金牛道通成都,向南经桃园至坪河达巴中,为米仓道中支线,是利用时间最长的一条道路。从樱桃河谷北上不到2千米处,有一处关隘“挡墙关”,关楼已不存在,城墙犹存,厚约4米,由石块和黏土筑成。
米仓古道
历史故事
龙头山境内存有米仓古道,古道上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如张飞大战落旗山;唐代两京的佛教造像艺术通过米仓道而传入巴中;“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也发生在这条道路上。
保护研究
价值意义
龙头山是秦巴区域最具特色的彩林观赏基地,以奇石、云海、彩林、雾凇四绝著称,素有“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之美誉,为陕川旅游大通道上的精品旅游景区。
生态保护
龙头山境内建有国有碑坝林场龙头山营林区。碑坝林场始建于1958年10月,经营管护森林面积52万亩,是汉中市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封山育林4.95万亩、中幼林抚育20.8万亩, 活立木蓄积达到410.99万立方米。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