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烂梗”盛行,七成受访者担忧影响青少年语言表达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3: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烂梗”盛行,七成受访者担忧影响青少年语言表达

“你个老六”“双肩包”“寄了”“嘎了”……这些让成年人摸不着头脑的词汇,如今却成了不少青少年的“口头禅”。在江苏常州,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在小区里玩耍时,经常能听到其他孩子说出这些令人费解的词汇。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却隐藏着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深远影响。

网络流行语,尤其是所谓的“烂梗”,为何会在青少年中迅速传播?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触网机会和时间增多,容易被网络热点裹挟;55.3%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出于好奇心理,玩“烂梗”以彰显个性。此外,“烂梗”简单有趣、易于传播,青少年对“烂梗”缺乏辨别力,为了融入集体,以及单纯为了好玩等因素,都推动了网络“烂梗”在青少年中的快速传播。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担忧。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妍指出,网络“烂梗”对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还没养成基本的汉语能力和素养时就接触到网络“烂梗”,会影响个体学习规范的汉语和正式的表达,甚至破坏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

01

网络流行语:语言创新还是文化侵蚀?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文化的产物,它以简洁、生动、幽默等特点迅速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然而,这些流行语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低俗、消极的网络流行语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能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负面影响。

例如,“老六”一词原本指那些玩阴险手段的人,但如今却在青少年中成为一种“潮流”用语;“寄了”“嘎了”等词汇则源于游戏用语,却逐渐成为一些青少年的日常用语。这些词汇的滥用,不仅可能导致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还可能影响他们对正式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02

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困境

面对网络流行语的泛滥,家长和教师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担心这些流行语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和价值观形成;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完全禁止孩子接触网络和使用这些流行语。

一位小学教师反映,学生中说网络流行语的现象比较常见,一旦有人开始说,会迅速在学生中传播。即使老师强调不要使用网络上的“烂梗”,也很难完全禁止。而家长则表示,孩子热衷网络流行语,是受到了朋友的影响,身边小朋友都在用,都这么说。“我一直在纠正孩子不要这么说话,但孩子有时没意识地又开始说了。”

03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

面对网络流行语的泛滥,专家建议,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主动了解孩子在网络上接触的内容,为孩子辨别什么样的“梗”是不好的、不能说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同学的榜样引领、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文明、通俗、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此外,政府部门、媒体等也应该带头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04

结语

网络流行语的泛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深远影响。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