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岭南教育家陈子褒:首倡白话文与男女同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0: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岭南教育家陈子褒:首倡白话文与男女同校

陈子褒(1862-1922),名志孚,号荣衮,又号耐庵,是清末民初岭南地区著名的平民启蒙教育家。他早年追随康有为,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考察日本的小学教育后回国,弃政从教。他主张改革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中国白话文的先驱之一。他注重妇孺教育,编写大量启蒙书籍,开启民智,办义学,兴女校,被誉为“东方的裴斯塔洛齐”。


陈子褒

砥砺新学

陈子褒出身于书香门第,聪颖好学。光绪三年(1877年)考取秀才,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取广东举人第五名,膺“五经魁”,名列南海康有为之前。他读了康有为的《书同文》试文后,自叹不如,特前往万木草堂拜谒。在康有为门下,陈子褒开始接触新知识、新思想。

1893年冬,万木草堂迁到广州学宫仰高祠。祠内奉祀历代名臣,神龛上设有牌位。一天,陈子褒与梁启超、梁启勋等人在祠中谈话,梁启超发现神龛上有元初将领张弘范的牌位,大为吃惊。梁启勋欲将牌位摔碎,陈子褒制止,并作文斥责张弘范:

尔张弘范,以汉族之子孙,作胡奴之爪牙,欺赵氏之孤寡,促宋室之灭亡,尤复勒石崖门,妄夸己绩。陈白沙曾以一字之贬,严斧饿之诛。乃复窃位仰高,滥膺祀典。若非加以颢戮,何以明正典刑。尔奸魂其飞于九万里之外,毋污中土。

梁启超高声朗读后,梁启勋才将牌位劈为碎片。

陈子褒经常光顾广州双门底的“圣教书楼”,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并学习英语。1895年,他进京参加乙未会试,参与“公车上书”运动,并加入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

东渡日本

1898年,陈子褒参加了康有为、梁启超组织的“保国会”。维新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在神户结识了东亚报社主编侨本海关。通过侨本海关的介绍,陈子褒考察了日本的小学教育,特别欣赏福泽谕吉创立的庆应义塾。

设馆办学

1899年,陈子褒回国后在澳门设馆教学,初名“蒙学书塾”,后改为“灌根书塾”。他改革文言文,提倡白话,组织“教育学会”,并出版了大量白话文教材。1900年,他应澳门格致书院邀请,主持暑期国文讲习班,并出版了多种妇孺教材。

陈子褒主张教材“通俗是贵”,遵循“浅、少、缓”原则,注重趣味性。他的教育内容涵盖经史、国文、诗词、图画、算术、地理、历史、唱歌、英文等科目,初步实现了“德、智、体、美”的现代办学目标。

男女同校创先河

陈子褒认为“中国有一大害,如女子不读书是也”,遂开办女校,推动妇女教育。1903年,他创办的“灌根学堂”开始招收女生,在中国开了男女同校的先河。他比清政府提出办女学早了4年,后来广东省立中学、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于1921年才开始招收女生。同年,陈子褒编办《妇孺报》和《妇女杂志》,1919年创办“联爱女校”,1921年在香港创办“圣士提反女义学”和“子褒女校”。

同姓通婚

民国初年,陈子褒在江门外海发布《通启》,倡导外海陈姓四大房互通婚姻,这是中国第一份赞成同姓结婚的倡议书。可惜当时把持乡政的人是封建顽固派,他们以大逆不道为由,革去陈子褒及签名者的胙肉,使这一倡议在几十年内得不到推行。

陈子褒于1922年7月4日在香港病逝,享年61岁。其继嗣子伯强、女翘学及门人冯民德等人将他的灵柩葬于香港薄扶林道中华基督教会坟场,香江学教两界赴会追悼者数千人。其老年小友同里“社会之仆”李淡愚为之撰碑文,并附联语:

教泽满香江,匪我求童蒙,最难得旧学新知,深人浅语。灵魂返天国,为君留纪念,应未忘老年小友,清室逸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