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与文明
中国首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与文明
商朝,也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保留有“当朝文献”的王朝。商朝与当代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的筵席、祝福等,都来自商文化”。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丁征伐
《尚书·汤誓》中记载了商汤讨伐夏桀的檄文,商汤历数夏桀的种种暴行和黑暗统治,声称要代表上天来拯救夏民,号召完成上天赋予的伐桀之命。夏王朝的军队被彻底击溃,商汤班师回毫,天下诸侯齐来朝拜,商汤也在众诸侯的同声拥戴下即天子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的中央王朝——商王朝从此正式建立起来。
《史记》载:商王朝从成汤建国到纣王灭亡,共传17世31王。不过,这31个商王中,太乙之子太丁并未真正即位。因此,商王朝前后实际传了30个王。
成汤是商王朝的开国之君。在他统治时期,商王朝的各项制度逐渐建立。《史图经·殷本纪》记载,汤“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说明在成汤建立王朝之后,曾经在制度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与建设。商汤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主,他曾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即老百姓的生活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好坏的根本标志。商汤也由此获得了后人“以宽治民”的评价。
在商汤的统治下,商王朝的国力迅速发展起来。《诗经·商颂:殷武》称赞汤的功绩说:“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盘庚迁殷,是商王朝由衰落走向中兴的一个转折。盘庚之后,历小辛和小乙,到武丁时期,商王朝国力发展到极盛。
据文献记载,武丁在做世子的时候,曾经久居民间,从事稼穑等生产劳动,与下层百姓有过广泛的接触,对他们的生活和喜怒哀乐非常了解。武丁后来提拔了出身卑微的傅说做自己的相,在以傅说为首的朝中大臣的协助下,使商王朝的国力迅速发展起来。
《诗经·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史记·殷本纪》就记载说:“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牛世山老师从政治地理架构、制度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商文明的发展及特征:疆域逐步扩大,施行宗法、礼乐和内外服制、极度重视战争和祭祀、聚族而居、聚族而葬……
结合考古资料和数据,牛世山老师为我们解密了考古发现中的暗语: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数量的不同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的底色——严格的社会分层与等级制度;随葬品中的大量酒器是商代酒文化盛行的体现,却也敲响了王朝衰落的丧钟;精美的青铜器使人感慨当时铸造工艺之高超,却也使人为其限于礼乐的使用而感到惋惜……
商文明:王国时代的奠基与发展
商王国早期的中心在郑州,晚期的中心在安阳,在当时的东亚地区是一超独大。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在商代晚期达到顶峰,战国时期为铁器时代。商周甲骨文、金文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这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族群的文字体系,随着华夏族群的不断扩大,延续至今。
主讲人简介
牛世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参加商丘市东周古城、宝鸡市周原、安阳市殷墟等都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配合长江三峡水库工程巫山段、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的考古发掘,青海东部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专题调查和发掘等。